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

控制污染物传播的应急通风策略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课题背景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国内外应急类通风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相关室内浓度优化控制研究第13-14页
     ·文献综述小结第14页
   ·课题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用于控制室内污染物扩散的应急通风理论第16-36页
   ·控制污染物传播的应急通风理论总述第16-19页
   ·室内空间重要性的描述方法第19-21页
     ·对室内空间重要性认识的发展第19-20页
     ·人员占据密度概念(OD)第20页
     ·人员逃生模型第20-21页
   ·应急通风的目标函数和求解方法第21-35页
     ·基于IACS 的送风效果评价方法第22-31页
     ·基于Haber 定律的通风效果评价方法第31-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疏散过程中空间重要性的评价方法第36-50页
   ·常见的人员逃生模型第36-38页
   ·适用于本课题的人员逃生模型第38-43页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概念第38-41页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人员逃生模型第41-43页
   ·人员逃生模型应用示例第43-49页
     ·算例设定第43-45页
     ·结果分析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污染源位置的辨识方法第50-62页
   ·理论依据第50-51页
   ·污染源位置的辨识第51-53页
     ·污染源位置辨识的思路第51-52页
     ·数值模拟计算工具第52-53页
   ·污染源位置辨识示例第53-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实际系统中的应急通风理论应用第62-82页
   ·应用房间设定条件第62-66页
   ·通风策略的制定过程第66-80页
     ·人员逃生模型设定第66-67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7-80页
   ·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过程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论文主要工作第82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82-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致谢第91页
声明第91-92页
附录A 部分有毒气体的AEGLS 标准第92-99页
附录B 第二章计算结果附图第99-112页
附录C 应急通风理论应用算例结果数据第112-11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肿瘤药雷替曲塞的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
下一篇:网络探究活动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