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城市绿地 | 第9-10页 |
·城市公园绿地 | 第10页 |
·植物造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植物景观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植物景观研究 | 第11-12页 |
·国外植物景观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外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 第13-15页 |
·国外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 第15页 |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论证 | 第15-16页 |
·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15页 |
·SBE法的评价模型 | 第15-16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2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研究区范围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区自然条件 | 第17-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气候 | 第17页 |
·历史文化 | 第17-18页 |
·植物资源 | 第18页 |
·北碚城区绿化建设概况 | 第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8-20页 |
·北碚公园概况 | 第19页 |
·北温泉公园概况 | 第19页 |
·缙云广场附属公园概况 | 第19页 |
·北碚区龙凤溪公园概况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8页 |
·北碚城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 第20-21页 |
·材料的采集 | 第20页 |
·评价对象 | 第20页 |
·评价者的选择 | 第20-21页 |
·评价方法及程序 | 第21页 |
·数据整理 | 第21页 |
·测定公众审美态度获得美景度值 | 第21-27页 |
·SBE法评价方法的计算方法 | 第21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北碚城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要素分析与评价 | 第27-28页 |
·北碚城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 第27页 |
·北碚城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构成要素评价 | 第27-28页 |
4 北碚城区公园绿地植物景观SBE法的评价模型和案例分析 | 第28-40页 |
·复合层类植物景观SBE法的评价模型和案例分析 | 第28-30页 |
·建立复合层类植物景观美景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模型 | 第28-29页 |
·复合层类最佳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29-30页 |
·灌丛类植物景观SBE法的评价模型和案例分析 | 第30-33页 |
·建立灌丛类植物景观美景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模型 | 第30-31页 |
·灌丛类最佳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疏林草地类植物景观SBE法的评价模型和案例分析 | 第33-35页 |
·建立疏林草地类植物景观美景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模型 | 第33-34页 |
·疏林草地类最佳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34-35页 |
·邻水绿化类植物景观SBE法的评价模型和案例分析 | 第35-37页 |
·建立邻水绿化类植物景观美景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模型 | 第35-36页 |
·邻水绿化类最佳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36-37页 |
·立体绿化类植物景观SBE法的评价模型和案例分析 | 第37-40页 |
·建立立体绿化类植物景观美景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模型 | 第37-38页 |
·立体绿化类最佳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38-40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