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现阶段的模式

论 文 提 要第1-11页
 一、 选题背景第4-6页
 二、 研究方法第6-7页
  (一) 实证研究为主,规范研究为辅第6页
  (二) 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第6页
  (三) 历史与逻辑的研究方法第6-7页
  (四) 制度变迁的视角第7页
 三、 逻辑框架和章节安排第7-8页
 四、 主要观点第8-9页
 五、 创新与不足第9-11页
  (一) 创新之处第9-10页
  (二) 不足之处第10-11页
Present Models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ChinaI第11-17页
 Abstract第11-17页
第一章 国际资产证券化简史第17-32页
 第一节 国际资产证券化的历程第17-22页
  一、 资产证券化的起源第17-21页
   (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第17-18页
   (二) 不良资产证券化第18-20页
   (三) 债务危机的影响第20-21页
  二、 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阶段第21-22页
 第二节 国际资产证券化的地域比较第22-32页
  一、 美国第22-27页
  二、 欧洲第27-28页
  三、 亚洲第28-32页
   (一) 日本第30-31页
   (二) 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第31-32页
第二章 国际资产证券化的逻辑第32-55页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第32-46页
  一、 金融中介理论第32-38页
  二、 金融炼金术理论第38-42页
  三、 金融创新理论第42-45页
  四、 促进分工理论第45-46页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规律第46-55页
  一、 工具.技术.组织.制度第46-48页
  二、 一种新的信用制度第48-49页
  三、 本质上体现着信托关系,是由信托制度衍生出的投融资安排第49-53页
   (一) 信托的含义第49页
   (二) 信托构成的基本要素第49-50页
   (三) 信托的特征第50-52页
   (四) 资产证券化与信托第52-53页
  四、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的过程第53-54页
  五、 政府需要为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供支持第54-55页
第三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与逻辑第55-71页
 第一节 发展过程与案例评析第55-62页
  一、 近年来中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第55-56页
  二、 近期试点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56-62页
   (一) 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表内(外)模式第57-58页
   (二) 国家开发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第58-62页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必然性第62-65页
  一、 制度与制度变迁第62页
  二、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制度性原因第62-65页
   (一) 中国资产证券化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第62-65页
   (二) 中国资产证券化制度变迁的次级行动团体第65页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安排的制度环境第65-71页
  一、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投融资环境概况第66页
  二、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第66-67页
  三、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信用环境第67-71页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选择第71-89页
 第一节 证券化资产的选择第71-77页
  一、 从资产的噪音特性研究证券化资产第71-73页
  二、 适合证券化的具体资产分析第73-77页
 第二节 特别目的载体的选择第77-83页
  一、 设立SPV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障碍第77页
  二、 我国信托业现状第77-79页
   (一) 信托业治理整顿第77-78页
   (二) 我国《信托法》一些特点第78-79页
  三、 以财产信托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切实可行第79-81页
  四、 表内、表外证券化的选择第81-82页
  五、 政府信用型证券化和私人信用型证券化第82-83页
 第三节 证券化产品的设计第83-85页
 第四节 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设想第85-89页
第五章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监管框架第89-104页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第89-92页
  一、 资产证券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第89-91页
   (一) 学习阶段说第89-90页
   (二) 灾难近视说第90-91页
  二、 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的具体风险第91-92页
 第二节 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变迁第92-100页
  一、 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历程第92-93页
  二、 《资产转让与证券化》报告第93-94页
   (一) 真实销售的概念第93页
   (二) 证券化追索权的管理第93-94页
  三、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第二份工作文件》(WP第94-96页
   (一) WP1中的意见征询第94页
   (二) WP2对WP1征询的回复及变更第94-96页
  四、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征询意见稿(CP第96-99页
   (一) 以经济内涵为依据来确定资产证券化框架适用性第97页
   (二) 对发起行的认定第97页
   (三) 发起行将被证券了的资产剔除的条件第97-98页
   (四) 外部信用评估第98-99页
  五、 105号文件《对资产证券化框架的更改》第99-100页
 第三节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第100-104页
  一、 监管理念第100-101页
   (一)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动态博弈第100页
   (二) 激励相容第100-101页
   (三) 风险导向性的审慎监管第101页
  二、 监管的主体和目标、方式和内容第101-104页
   (一) 监管主体和目标第101-102页
   (二) 监管方式和内容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国对广州政府的政策演变与对华新政策的出台
下一篇:溪洛渡水电站通风模型试验与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