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趋化因子与肿瘤的生长 | 第15-16页 |
| ·肿瘤细胞与侵袭转移 | 第16-17页 |
|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肝癌的侵袭 | 第17-18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2 不同受体的趋化剂对肝癌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 | 第19-33页 |
| ·前言 | 第19-21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 ·实验结果 | 第23-30页 |
| ·单微管趋化性伪足形成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 ·双微管趋化性伪足形成实验结果 | 第27-30页 |
| ·分析和讨论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3 微丝骨架干扰剂对肝癌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 | 第33-46页 |
| ·前言 | 第33-35页 |
| ·单微吸管趋化实验 | 第35-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第41-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 ·实验结果 | 第42页 |
| ·透射电镜实验 | 第42-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 ·分析和讨论 | 第44-46页 |
| 4 整合素单抗对肝癌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 | 第46-52页 |
| ·前言 | 第46-4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 ·CD49a、CD49d 对肝癌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 ·CD496、CD49c 对肝癌细胞伪足形成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分析和讨论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5 Boyden小室用于肝癌细胞趋化迁移性实验 | 第52-59页 |
| ·前言 | 第52-53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 ·IV 型胶原对肝癌细胞趋化性影响 | 第54-55页 |
| ·细胞松弛素D 对肝癌细胞趋化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组织胺对肝癌细胞趋化性影响 | 第56页 |
| ·分析和讨论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60-61页 |
| 7 趋化性实验方法和细胞培养方法 | 第61-66页 |
| ·细胞趋化性实验设备及方法 | 第61-64页 |
| ·实验设备及主要器材 | 第61-62页 |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62-64页 |
| ·细胞培养方法 | 第64-66页 |
| ·人的肝癌细胞的培养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1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7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2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