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s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 第一节 近海沉积有机质示踪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现代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研究方法综述 | 第15-20页 |
| ·稳定同位素法(δ~(13)C 和δ~(15)N) | 第15-17页 |
| ·元素比值法(C/N) | 第17-18页 |
| ·生物标志物法 | 第18-19页 |
| ·放射性碳同位素法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稳定碳同位素和元素比作为有机质来源示踪剂的应用 | 第20-25页 |
| 第四节 分粒级研究沉积有机质来源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25-28页 |
| 第五节 分粒级研究海洋沉积有机质来源的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 第六节 本论文分选方法选择的依据 | 第29-31页 |
| 第七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2-37页 |
| 第一节 珠江口气候与水文概述 | 第32-35页 |
| ·河口水动力学现状 | 第33页 |
| ·沉积情况 | 第33-34页 |
| ·沉积物中的有机碳 | 第34页 |
| ·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南海北部概况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7-46页 |
|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实验室分析 | 第38-46页 |
| ·器皿的准备 | 第38-39页 |
| ·粒度分析实验 | 第39页 |
| ·筛分实验 | 第39-41页 |
| ·筛分仪 | 第39页 |
| ·筛分用水 | 第39-40页 |
| ·筛分流程 | 第40-41页 |
| ·酸化去除无机碳 | 第41-45页 |
| ·酸化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41-44页 |
| ·酸化去除无机碳 | 第44-45页 |
| ·元素含量和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6-65页 |
| 第一节 结果 | 第46-49页 |
| ·粒度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 ·有机质的含量、C/N 元素比、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 第二节 讨论 | 第49-65页 |
| ·沉积类型的确定 | 第49-51页 |
| ·不同粒级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 | 第51-65页 |
| ·C/N 的示踪意义 | 第51-54页 |
| ·δ~(13)C 的示踪意义 | 第54-55页 |
| ·结合C/N 和δ~(13)C 对不同粒级有机质进行定性的来源分析 | 第55-58页 |
| ·结合C/N 和δ~(13)C 对不同粒级有机质进行定量的来源分析 | 第58-63页 |
| ·不同混合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