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Ⅰ部分 综述 | 第8-29页 |
一、生漆的化学组成 | 第8-10页 |
二、生漆的结构 | 第10-12页 |
三、生漆的性能 | 第12-13页 |
四、生漆的应用 | 第13-15页 |
五、漆器及其工艺的历史 | 第15-18页 |
六、化学镀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七、本学位论文的立论依据、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Ⅱ部分 天然生漆膜化学镀工艺的研究 | 第29-67页 |
Ⅱ—1 天然生漆膜化学镀铜 | 第29-42页 |
前言 | 第29-30页 |
1.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2.1 基体前处理的作用 | 第32-33页 |
2.2 化学镀铜沉积机理 | 第33-34页 |
2.3 预处理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34-35页 |
2.4 镀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42页 |
2.4.1 工艺参数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39页 |
2.4.2 镀液各成分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2页 |
3.结论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Ⅱ—2 天然生漆膜化学镀镍 | 第44-58页 |
前言 | 第44页 |
1.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2.1 镀镍液各组分组成及其作用 | 第47-48页 |
2.2 化学镀镍沉积理论基础 | 第48-49页 |
2.3 镀液各成分及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7页 |
2.3.1 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 | 第49-52页 |
2.3.2 镀液各成分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7页 |
3.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Ⅱ—3 天然生漆膜化学镀银 | 第59-66页 |
前言 | 第59页 |
1.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61-66页 |
2.1 镀液各组分作用及反应机理 | 第61-62页 |
2.2 镀液各成分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62-66页 |
3 结论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Ⅲ部分 天然生漆膜化学镀层的表征与性能 | 第67-85页 |
前言 | 第67页 |
1.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69-83页 |
2.1 化学镀的实验结果 | 第69-70页 |
2.2 镀层的测试表征 | 第70-75页 |
2.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0-71页 |
2.2.2 镍镀层XRD分析 | 第71-72页 |
2.2.3 SEM观察 | 第72-75页 |
2.2.3.1 镀前PUF基体预处理表面SEM测试结果 | 第72页 |
2.2.3.2 三种基体铜、镍、银、二氧化铅镀层SEM结果 | 第72-74页 |
2.2.3.3 PUF基复合镀层铜、镍、银断切面的SEM观察 | 第74-75页 |
2.2.3.4 腐蚀后PUF基镍镀层表面的SEM结果 | 第75页 |
2.3 不同镀层的性能 | 第75-83页 |
2.3.1 镀层结合力的定性检测分析 | 第75-76页 |
2.3.2 耐化学腐蚀性能 | 第76-77页 |
2.3.2.1 化学镀层常温腐蚀情况 | 第76页 |
2.3.2.2 镍镀层的化学腐蚀速率 | 第76-77页 |
2.3.3 动态热机械性能 | 第77-80页 |
2.3.4 热分析 | 第80-83页 |
2.3.4.1 差示量热分析(DSC) | 第80-82页 |
2.3.4.2 热失重分析 | 第82-83页 |
3.结论 | 第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