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变性淀粉 | 第11-12页 |
·变性淀粉的概述 | 第11页 |
·变性淀粉的市场需求 | 第11-12页 |
·淀粉磷酸酯 | 第12-18页 |
·淀粉磷酸酯的概述 | 第12-13页 |
·淀粉磷酸酯的制备 | 第13-14页 |
·淀粉磷酸酯的结构 | 第14-15页 |
·淀粉磷酸酯的性质 | 第15-16页 |
·淀粉磷酸酯的用途 | 第16-18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制备研究 | 第20-34页 |
·反应机理 | 第20-22页 |
·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20-22页 |
·正磷酸盐为酯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22页 |
·淀粉酯化反应的特性 | 第22-23页 |
·淀粉磷酸酯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测定 | 第23-26页 |
·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 | 第23-25页 |
·样品磷含量测定 | 第25页 |
·取代度及反应效率计算 | 第25-26页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26页 |
·木薯淀粉磷酸酯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 第26-34页 |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讨论 | 第27-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 | 第34-47页 |
·红外光谱实验 | 第34-37页 |
·基本原理 | 第34页 |
·仪器与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37页 |
·扫描电镜实验 | 第37-40页 |
·基本原理 | 第37页 |
·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37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7-40页 |
·X-射线衍射实验 | 第40-42页 |
·基本原理 | 第40页 |
·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40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42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42-44页 |
·基本原理 | 第42页 |
·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42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2-44页 |
·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44-47页 |
·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45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47-60页 |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化性质 | 第47-49页 |
·测定方法 | 第48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8-49页 |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流变特性 | 第49-53页 |
·测定原理 | 第50页 |
·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1-53页 |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透明度 | 第53-55页 |
·测定方法 | 第54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4-55页 |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凝沉性 | 第55-58页 |
·测定方法 | 第56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58页 |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冻融稳定性 | 第58-60页 |
·测定方法 | 第58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干法生产淀粉磷酸酯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 第60-68页 |
·干法生产淀粉磷酸酯的工艺流程 | 第60-61页 |
·干法工艺流程 | 第60-61页 |
·工艺流程说明 | 第61页 |
·主要生产设备 | 第61-62页 |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备 | 第62页 |
·生产定员 | 第62-63页 |
·工作制度 | 第62页 |
·定员分配 | 第62-63页 |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 第63页 |
·生产成本 | 第63-64页 |
·可变成本 | 第63-64页 |
·固定成本 | 第64页 |
·销售成本 | 第64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4-65页 |
·企业风险分析 | 第65页 |
·以总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 第65页 |
·以销售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 第65页 |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第65-67页 |
·环境保护 | 第65-66页 |
·劳动安全 | 第66-67页 |
·项目实施计划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9页 |
附录1:磷溶液扫描曲线 | 第74-75页 |
附录2:磷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重现性及准确度 | 第75-77页 |
附录3: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附录4:木薯原淀粉的红外光谱图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