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硅基发光及器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1.1 研究硅基发光器件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 1.2 实现硅基发光的有效途径 | 第9-16页 |
| 1.3 国外最新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4 本论文内容简介 | 第17-19页 |
| 2 掺铒富硅硅氧化物发光 | 第19-37页 |
| 2.1 掺铒富硅硅氧化物发光的意义及进展 | 第19-22页 |
| 2.2 发光机制 | 第22-26页 |
| 2.3 影响Er~(3+)发光的因素 | 第26-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3 多孔硅发光 | 第37-49页 |
| 3.1 多孔硅发光研究回顾 | 第37页 |
| 3.2 多孔硅的微结构 | 第37-39页 |
| 3.3 多孔硅的发光机理 | 第39-42页 |
| 3.4 影响多孔硅光致发光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4 多孔硅微腔发光器件 | 第49-63页 |
| 4.1 结构设计 | 第49页 |
| 4.2 PSM 孔隙度分析 | 第49-54页 |
| 4.3 理论模型与计算模拟 | 第54-59页 |
| 4.4 可调电致发光 | 第59-60页 |
| 4.5 PSM 光谱特性 | 第60-61页 |
| 4.6 PSM 器件制作方法 | 第61-62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光互联中集成硅基发光器件设计 | 第63-71页 |
| 5.1 光互联意义 | 第63-64页 |
| 5.2 用于光互联的集成硅基发光器件研究进展 | 第64-66页 |
| 5.3 芯片级光互联的反偏多孔硅光发射二极管设计 | 第66-6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6 结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