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2.1 岩土工程模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2 模糊多属性决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3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桥基础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 | 第25-40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方法研究 | 第26-33页 |
2.2.1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2.2.2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模型 | 第28页 |
2.2.3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第28-32页 |
2.2.4 实例分析 | 第32-33页 |
2.3 岩溶区高速公路桥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 | 第33-38页 |
2.3.1 桥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2.3.2 桥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模型 | 第34-35页 |
2.3.3 桥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方法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溶洞顶板稳定性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研究 | 第40-53页 |
3.1 模糊集基本理论 | 第40-42页 |
3.1.1 模糊集及三角模糊数定义 | 第40-41页 |
3.1.2 分解定理 | 第41页 |
3.1.3 模糊数运算 | 第41-42页 |
3.2 高速公路路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模糊极限平衡分析 | 第42-49页 |
3.2.1 高速公路路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模型 | 第42-43页 |
3.2.2 参数模糊集的构造方法 | 第43-49页 |
3.2.3 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49页 |
3.3 桥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模糊极限平衡分析 | 第49-52页 |
3.3.1 桥基下溶洞顶板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模型 | 第49-50页 |
3.3.2 计算参数模糊集的构造 | 第50-51页 |
3.3.3 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 第53-66页 |
4.1 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概述 | 第53-55页 |
4.1.1 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起源及进展 | 第53-54页 |
4.1.2 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基本模型 | 第54-55页 |
4.2 广义模糊合成算子及三角模糊数近似算法研究 | 第55-57页 |
4.3 模糊集排序方法研究 | 第57-60页 |
4.4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 第60-62页 |
4.4.1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 | 第60-61页 |
4.4.2 模糊属性集建立方法研究 | 第61页 |
4.4.3 模糊权集确定方法研究 | 第61-62页 |
4.5 工程实例 | 第62-65页 |
4.5.1 模糊属性集的构造 | 第63页 |
4.5.2 模糊权值确定 | 第63-64页 |
4.5.3 模糊决策及排序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 | 第66-92页 |
5.1 引言 | 第66-67页 |
5.2 基于三角形有限单元覆盖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 | 第67-72页 |
5.2.1 基于三角形有限单元的流形单元位移函数 | 第67-69页 |
5.2.2 三角形有限单元覆盖的初应力矩阵 | 第69-70页 |
5.2.3 三角形有限单元覆盖的点荷载矩阵 | 第70页 |
5.2.4 三角形有限单元覆盖的体荷载矩阵 | 第70-71页 |
5.2.5 三角形有限单元覆盖的固定点对刚度矩阵的贡献 | 第71-72页 |
5.3 基于三角形有限单元的流形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 第72-76页 |
5.4 流形元覆盖系统编号系统的形成方法 | 第76-78页 |
5.4.1 流形单元物理覆盖号形成原则 | 第76页 |
5.4.2 流形单元覆盖系统形成方法 | 第76页 |
5.4.3 流形单元覆盖编号系统形成的局部调整 | 第76-78页 |
5.5 弹塑性数值流形方法原理及实现 | 第78-80页 |
5.6 开挖模拟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 | 第80-86页 |
5.6.1 开挖模拟的数值流形分析方法 | 第80-82页 |
5.6.2 数值流形方法开挖模拟计算的实施 | 第82-84页 |
5.6.3 程序框图 | 第84页 |
5.6.4 算例 | 第84-86页 |
5.7 路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强度折减流形元法研究 | 第86-89页 |
5.7.1 弹塑性流形元法破坏标准 | 第87页 |
5.7.2 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的流形元模型 | 第87-88页 |
5.7.3 安全系数求解 | 第88-89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9-92页 |
第6章 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 | 第92-100页 |
6.1 引言 | 第92-93页 |
6.2 强度折减技术 | 第93-94页 |
6.2.1 强度折减技术起源及进展 | 第93-94页 |
6.2.2 强度折减技术基本原理 | 第94页 |
6.3 桥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 | 第94-98页 |
6.3.1 弹塑性有限元破坏标准 | 第94-95页 |
6.3.2 有限元模型 | 第95-96页 |
6.3.3 安全系数求解方法研究 | 第96-97页 |
6.3.4 工程实例 | 第97-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7章 高速公路岩溶区路、桥基础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 第100-125页 |
7.1 工程概况 | 第100-101页 |
7.2 模糊评判方法在高速公路路基及桥基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101-105页 |
7.2.1 模糊评判在路基下溶洞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101-102页 |
7.2.2 模糊综合评判在桥基下溶洞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102-105页 |
7.3 公路路基和桥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应用 | 第105-107页 |
7.3.1 路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应用 | 第105页 |
7.3.2 桥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应用 | 第105-107页 |
7.4 高速公路路基下溶洞稳定性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应用 | 第107页 |
7.5 潭邵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强度折减流形元法分析 | 第107-110页 |
7.5.1 几何模型及分析方案 | 第107-108页 |
7.5.2 分析结果整理 | 第108-110页 |
7.6 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工程应用研究 | 第110-119页 |
7.6.1 确定路基下溶洞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 | 第110-115页 |
7.6.2 高速公路岩溶区桥梁基础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115-119页 |
7.7 非确定性方法和确定性方法的比较 | 第119-123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141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