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信用理论视阈下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5页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 选题背景第8-9页
  2. 选题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9-13页
  1. 国外研究述评第10-11页
  2. 国内研究述评第11-13页
   (1)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研究第11-12页
   (2) 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的研究第12-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13页
  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3页
  2. 论文的结构框架第13页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13-15页
  1. 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5-22页
 (一) 概念界定第15-17页
  1. 信用第15页
  2. 虚拟资本第15-17页
  3. 虚拟经济第17页
 (二) 信用、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17-22页
  1. 信用与虚拟资本第18-20页
  2. 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第20页
  3. 信用、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第20-22页
二、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及其对虚拟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第22-30页
 (一)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第22-27页
  1.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22-23页
  2.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3-26页
   (1) 信用的起源第23-24页
   (2) 信用的主要形式第24页
   (3) 信用的本质第24页
   (4) 信用的积极作用第24-26页
   (5) 信用与虚拟资本第26页
  3.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特征第26-27页
 (二)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对虚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27-30页
  1. 构建现代信用体系,保障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第27-28页
  2. 有效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利用,有效规避社会风险的发生第28页
  3.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第28页
  4.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第28-30页
三、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0-35页
 (一)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历程第30-31页
 (二)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1-35页
  1.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2. 制约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因素第33-35页
四、 马克思信用理论视阈下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第35-45页
 (一) 构建完善的现代信用体系第35-38页
  1. 加强国家在信用管理中的宏观调控,强化科学研究和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第35-36页
  2. 加快有关信用行业的立法工作,提高信用法制建设水平第36页
  3. 加强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第36-37页
  4.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完善基础信用管理建设第37页
  5.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第37页
  6. 加强社会信用宣传,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增强公民信用意识第37-38页
  7. 完善基础数据公开与技术运用,增强其对信用制度建立的支持作用第38页
 (二)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虚拟经济作用第38-40页
  1. 注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第39页
  2. 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第39-40页
  3. 积极稳妥地推进虚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第40页
 (三) 优化虚拟经济的内部结构,促进其自身健康发展第40-41页
  1. 规范资本市场,促使其健康发展第40页
  2. 探索金融创新第40-41页
  3. 培养虚拟经济运行专业人才第41页
 (四) 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市场监管制度化第41-43页
  1. 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第42页
  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42页
  3. 提高监管技术,改善监管方式第42页
  4.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第42-43页
  5. 推进监管体系社会化第43页
 (五) 提升政府监管水平,建立泡沫经济预警机制第43页
 (六) 改善虚拟经济发展环境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刘少奇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探索
下一篇: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及其时代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