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蜜酒精废液治理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4页 |
| ·甘蔗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特性、危害 | 第10-12页 |
| ·糖蜜酒精废水的来源 | 第10-11页 |
| ·糖蜜酒精废水的特性 | 第11页 |
| ·糖蜜酒精废水的危害 | 第11-12页 |
| ·糖蜜酒精废液治理技术简介 | 第12-25页 |
| ·国外糖蜜酒精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 第12-14页 |
| ·国内糖厂酒精废水治理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 ·糖蜜酒精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概况 | 第16-25页 |
| ·糖蜜酒精废水综合利用技术概况 | 第25-32页 |
| ·目前糖蜜酒精废液综合利用技术简介 | 第25-30页 |
| ·糖蜜酒精废水资源化治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 ·糖蜜酒精废液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32-33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方法及分析手段 | 第34-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 ·实验样品 | 第34页 |
| ·水样主要成分和特性 | 第34-36页 |
| ·试剂 | 第36页 |
| ·仪器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 ·糖蜜酒精废液生产SCP的研究 | 第37-38页 |
| ·废液的好氧降解 | 第38页 |
| ·废液的好氧消化、脱色 | 第38-39页 |
| ·实验流程图 | 第39-40页 |
| ·分析方法 | 第40-43页 |
| ·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_(Cr)) | 第40-41页 |
| ·稀释倍数法测色度 | 第41页 |
| ·重量法测定悬浮物(SS、SO_4~(2-)) | 第41-42页 |
| ·pH测定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糖蜜酒精废液生产SCP小型实验研究 | 第43-49页 |
| ·酵母菌菌株的筛选 | 第43-44页 |
| ·酵母菌的分离 | 第43页 |
| ·酵母菌的形态 | 第43-44页 |
| ·废液水样的预处理 | 第44页 |
| ·实验步骤 | 第44-48页 |
| ·酒精废液发酵生产SCP菌种优选 | 第44-45页 |
| ·酒精废液浓度对菌丝体收量的影响 | 第45页 |
| ·初始pH值对菌体收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接种量对菌体收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培养时间对菌体收量的影响 | 第47页 |
| ·正交实验优化培养条件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糖蜜酒精废液COD降解的研究 | 第49-58页 |
| ·试验准备 | 第49页 |
| ·水样的预处理 | 第49页 |
| ·糖蜜废水试样情况 | 第49页 |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49-57页 |
| ·空气直接好氧的曝气 | 第49-51页 |
| ·好氧污泥曝气 | 第51-56页 |
| ·降解后废水脱色效果的情况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糖蜜酒精废液脱色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58-71页 |
| ·糖蜜酒精废液脱色的处理 | 第58页 |
| ·试验准备 | 第58-59页 |
| ·废水水样的预处理 | 第58页 |
| ·絮凝脱色处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 ·脱色率分析计算方法 | 第59页 |
| ·活性炭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条件研究 | 第59-65页 |
| ·活性炭用量对脱色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一次添加同两次添加活性炭对脱色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温度对活性炭脱色的影响 | 第61页 |
| ·处理时间对脱色的影响 | 第61-63页 |
| ·不同糖蜜稀释倍数对活性炭脱色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活性炭脱色的机理分析 | 第64-65页 |
| ·硫酸铝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条件研究 | 第65-70页 |
| ·不同pH值下硫酸铝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的影响 | 第65-66页 |
| ·硫酸铝投加量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的影响 | 第66-67页 |
| ·不同糖蜜酒精废水稀释倍数对脱色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正交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 第68-69页 |
| ·硫酸铝脱色机理分析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小型连续试验研究 | 第71-74页 |
| ·原废液的基本性质 | 第71页 |
| ·试验方法 | 第71-72页 |
| ·处理流程 | 第71页 |
| ·流程说明 | 第71-72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