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发展 | 第9-21页 |
第一节 藏族题材中国画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 第9-15页 |
一、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形成的社会条件 | 第11-12页 |
二、写实主义的形成与延续 | 第12-13页 |
三、笔墨与造型的兼容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探索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 第15-18页 |
一、传承与拓展 | 第16-17页 |
二、风格与象征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变革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 | 第18-21页 |
一、表现性水墨人物创作 | 第19页 |
二、写实水墨创作多样化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世纪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现状及特征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写实主义的分流 | 第21-23页 |
一、写实主义意象性的拓展 | 第21-22页 |
二、写实主义的现代性表现介入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世俗题材和宗教情怀的共存 | 第23页 |
第三节 表现形式语言的多元 | 第23-26页 |
一、造型:夸张与变形 | 第24页 |
二、色彩 | 第24-25页 |
三、构图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精神信仰与探索意识的缺失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创作观念与表现手法的类型化 | 第27-28页 |
一、苍白肤浅的创作思维 | 第27页 |
二、重技轻意的绘画语言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商业文化的影响与反现实主义倾向 | 第28-29页 |
第四节 轻视造型形式的探讨 | 第29-30页 |
第五节 艺术形式及笔墨技艺的探索 | 第30-33页 |
一、人物形象与场景的制作化 | 第31页 |
二、笔墨技艺的僵化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强调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加强艺术语言的开发 | 第35-40页 |
一、融通藏汉文化,体现当民族文化生活 | 第35-36页 |
二、重视生活体验,强调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 第36-37页 |
三、强化生活速写,感悟生活、激发创造潜能 | 第37-38页 |
四、关于绘画手法的思考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价值与影响 | 第40-43页 |
第一节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价值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