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作物高效利用磷素的机制 | 第12-15页 |
·作物基因型对磷素高效利用的影响 | 第12-13页 |
·根系指标对磷素高效利用的影响 | 第13-14页 |
·根际特征对磷素高效利用的影响 | 第14-15页 |
·pH 值 | 第14-15页 |
·酸性磷酸酶 | 第15页 |
·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磷素形态 | 第15-16页 |
·磷素水平 | 第16-17页 |
·培养条件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21页 |
·砂培试验 | 第19页 |
·液培试验 | 第19-20页 |
·土培试验 | 第20-21页 |
·供试土壤与作物 | 第20页 |
·试验装置 | 第20页 |
·试验流程 | 第20-21页 |
·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磷形态对两种磷效率小麦根系指标和根际特征的影响 | 第23-30页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不同磷形态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生物量和含磷量 | 第23-24页 |
·不同磷形态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根系形态 | 第24-26页 |
·不同磷形态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 pH 值和根系质子流 | 第26-27页 |
·不同磷形态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酸性磷酸酶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FePO4对两种磷效率小麦根系指标和根际特征的影响 | 第27-28页 |
·Na-Phytate 对两种磷效率小麦根系指标和根际特征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比 FePO4和 Na-Phytate 的生物有效性 | 第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高磷土壤上两种磷效率小麦根系指标与根际特征的影响 | 第30-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不同磷水平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生物量 | 第30-31页 |
·不同磷水平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含磷量 | 第31页 |
·不同磷水平下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的 pH 值 | 第31-32页 |
·不同磷水平下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的酸性磷酸酶 | 第32-33页 |
·不同磷水平下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的无机磷分级 | 第33-34页 |
·不同磷水平下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的有机磷分级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两种磷效率小麦根系指标和根际特征的影响 | 第39-46页 |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生物量和含磷量 | 第39-41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 pH 值 | 第41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酸性磷酸酶 | 第41-42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磷效率小麦的根系形态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培养条件对小麦根系指标与根际特征的影响 | 第44页 |
·培养条件对两种小麦磷高效性差异的影响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