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1页 |
| 1.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反应机理 | 第11-13页 |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 第13-14页 |
| ·ATRP体系的发展 | 第14-16页 |
| ·引发体系 | 第14-15页 |
| ·催化体系 | 第15页 |
| ·单体 | 第15-16页 |
| ·ATRP的研究方向 | 第16-25页 |
| ·均相反应 | 第16页 |
| ·逆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第16-17页 |
| ·反应条件 | 第17-20页 |
| ·反应速率 | 第17页 |
| ·反应温度 | 第17-18页 |
| ·乳液聚合 | 第18-19页 |
| ·悬浮聚合 | 第19-20页 |
| ·应用于分子设计 | 第20-23页 |
| ·大分子引发剂的研究 | 第23-25页 |
| ·聚氯乙烯 | 第23-24页 |
| ·其它含卤聚合物 | 第24-25页 |
| ·反应活性的表征 | 第25-26页 |
| ·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25页 |
| ·接枝率及转化率 | 第25-26页 |
| 2.原子转移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PVC-g-PMMA共聚物 | 第26-39页 |
| ·前言 | 第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 ·主要原料 | 第26-27页 |
| ·ATRP反应的可行性实验 | 第27-29页 |
| ·PVC在环己酮溶液中进行溶液聚合 | 第27-28页 |
| ·在甲苯/乙醇溶液中进行悬浮聚合 | 第28-29页 |
| ·ATRP悬浮聚合制备PVC-g-PMMA共聚物 | 第29-30页 |
| ·聚合过程 | 第29-30页 |
| ·聚合物结构表征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悬浮体系的选择 | 第30-34页 |
| ·Ln[M]_0/[M]~t关系曲线 | 第34-35页 |
| ·PVC-g-PMMA共聚物分子量与聚合转化率的关系 | 第35-36页 |
| ·共聚物结构表征 | 第36页 |
| ·不同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9页 |
| 3.原子转移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PVC-g-PBA共聚物 | 第39-44页 |
| ·前言 | 第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 ·主要原料 | 第39页 |
| ·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 ·乙醇体系 | 第40页 |
| ·甲苯/乙醇体系 | 第40-41页 |
| ·H_2O/PVA体系 | 第41-42页 |
| ·H_2O/PVA/DOP体系 | 第42页 |
| ·H_2O/PVA/DOP/少量丙酮/少量乙醇体系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4.FeCl_2/CH_3COOH催化体系制备PVC-g-PMMA共聚物 | 第44-49页 |
| ·前言 | 第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 ·主要原料 | 第44页 |
|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 ·在1‰PVA水溶液中的反应 | 第45-46页 |
| ·DOP的影响 | 第46页 |
| ·PVA水浓度的改变 | 第46-47页 |
| ·催化剂的用量 | 第47-48页 |
| ·综合各因素提高转化率 | 第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5.SBC/FeCl_2·4H_2O/PPh_3/AlCl_3催化体系在极性溶剂中引发MMA活性可控聚合的初步探讨 | 第49-62页 |
| ·前言 | 第49-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 ·原料与仪器 | 第51-52页 |
| ·FeCl_2·4H_2O/PPh_3溶液及AlCl_3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 ·FeCl_2·4H_2O/PPh_3环己酮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 ·AlCl_3乙醇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 ·.3 FeCl_2·4H_2O/PPh_3、AlCl_3正丁醇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 ·热聚合对比实验 | 第52页 |
| ·不同体系和不同操作条件下ATRP反应 | 第52页 |
| ·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 | 第52-53页 |
| ·转化率的计算方法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 ·MMA热聚合对比实验 | 第53-54页 |
| ·AlCl_3的影响 | 第54页 |
| ·环己酮体系、80℃的聚合 | 第54-56页 |
| ·环己酮体系、室温聚合 | 第56-57页 |
| ·加入MMA对预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乙醇体系、40℃预聚合 | 第58页 |
| ·正丁醇体系、80℃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