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43页 |
1.1 纳米晶体材料简介 | 第13-14页 |
1.2 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 第14-28页 |
1.2.1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4-20页 |
1.2.2 纳米晶体材料的结构 | 第20-23页 |
1.2.3 纳米晶体材料的性能 | 第23-28页 |
1.3 材料的表面纳米化 | 第28-32页 |
1.3.1 表面涂层/沉积纳米化 | 第29-31页 |
1.3.2 表面自生纳米化 | 第31页 |
1.3.3 混合纳米化 | 第31-32页 |
1.4 本工作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3页 |
第二章 表面机械研磨 | 第43-50页 |
2.1 引言 | 第43页 |
2.2 设备 | 第43-44页 |
2.3 原理 | 第44页 |
2.4 表面机械研磨下材料的微观变形方式 | 第44-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第三章 表面机械研磨铝合金微观结构特征 | 第50-67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3.2.1 样品制备 | 第50-51页 |
3.2.2 样品结构表征方法 | 第51-52页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2-65页 |
3.3.1 表面层截面形貌 | 第52-53页 |
3.2.2 表面层的微观应变 | 第53-58页 |
3.3.3 表面层结构尺寸分布 | 第58-60页 |
3.3.4 变形层组织结构特征 | 第60-63页 |
3.3.5 表层纳米结构热稳定性 | 第63-65页 |
3.4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四章 表面机械研磨Al-Zn-Mg合金性能 | 第67-83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81页 |
4.3.1 表面性能 | 第69-71页 |
4.3.2 整体性能 | 第71-81页 |
4.4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第五章 表面机械研磨Al-Zn-Mg合金晶粒细化机制 | 第83-99页 |
5.1 引言 | 第83页 |
5.2 表面机械研磨Al-Zn-Mg合金微观结构特征 | 第83-90页 |
5.2.1 过渡层(位错、位错胞)结构 | 第83-85页 |
5.2.2 晶粒细分和亚晶粒形成 | 第85-88页 |
5.2.3 纳米晶结构的形成 | 第88-90页 |
5.3 表面机械研磨Al-Zn-Mg合金晶粒细化机制 | 第90-97页 |
5.3.1 位错墙和位错缠结结构的形成 | 第90-92页 |
5.3.2 亚晶界的形成 | 第92-95页 |
5.3.3 大角度晶界形成 | 第95-96页 |
5.3.4 纳米晶结构的形成 | 第96页 |
5.3.5 塑性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对晶粒细化的影响 | 第96-97页 |
5.4 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99页 |
第六章 爆炸接合钢/钢复合板接合界面纳米晶结构特征 | 第99-113页 |
6.1 引言 | 第99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99-102页 |
6.2.1 板材爆炸接合原理 | 第99-101页 |
6.2.2 样品制备 | 第101页 |
6.2.3 样品结构表征方法 | 第101-102页 |
6.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02-111页 |
6.3.1 接合区域形貌及组织 | 第102-104页 |
6.3.2 接合区微观组织结构特征 | 第104-107页 |
6.3.3 白亮带组织结构 | 第107-108页 |
6.3.4 旋涡区界面元素分布 | 第108-109页 |
6.3.5 接合界面处的晶粒细化 | 第109-111页 |
6.4 结论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7-121页 |
论文创新性说明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