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2-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接入网基本概念分析 | 第7-9页 |
1.2.1 接入网的定义 | 第7-8页 |
1.2.2 接入网的接口 | 第8页 |
1.2.3 接入网的功能模块 | 第8-9页 |
1.3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1.4 论文安排 | 第10-13页 |
第2章 宽带接入网 | 第13-17页 |
2.1 宽带接入网的发展 | 第13页 |
2.2 宽带接入技术 | 第13-16页 |
2.2.1 DSL接入 | 第13-14页 |
2.2.2 基于HFC的Cable Modem接入 | 第14-15页 |
2.2.3 以太网接入 | 第15页 |
2.2.4 光纤接入 | 第15页 |
2.2.5 无线接入 | 第15-16页 |
2.2.6 电力线载波接入 | 第16页 |
2.3 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ADSL/ADSL2/ADSL2+分析 | 第17-35页 |
3.1 ADSL/ADSL2/ADSL2+技术的产生 | 第17-18页 |
3.2 ADSL/ADSL2/ADSL2+的原理 | 第18-25页 |
3.2.1 ADSL/ADSL2/ADSL2+的编码调制 | 第18-22页 |
3.2.2 DMT调制在ADSL/ADSL2/ADSL2+中应用 | 第22-25页 |
3.3 ADSL2/ADSL2+与ADSL比较 | 第25-33页 |
3.3.1 ADSL2/ADSL2+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提高 | 第26-27页 |
3.3.2 ADSL2/ADSL2+提供更好的线路诊断方法 | 第27-28页 |
3.3.3 ADSL2/ADSL2+的节能功耗管理 | 第28-29页 |
3.3.4 ADSL2/ADSL2+的速率自适应SRA | 第29-31页 |
3.3.5 数据绑定提供更高的速率 | 第31页 |
3.3.6 支持DSL通道上的语音传输 | 第31-32页 |
3.3.7 ADSL2+相对ADSL2的功能扩展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DSLAM以及IPDSLAM分析 | 第35-43页 |
4.1 DSLAM的定义 | 第35-36页 |
4.2 DSLAM分析及其发展 | 第36-38页 |
4.2.1 DSLAM的基本功能 | 第36-37页 |
4.2.2 DSLAM的发展 | 第37-38页 |
4.3 IPDSLAM的功能模块 | 第38-40页 |
4.4 IP DSLAM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4.5 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ADSL2/ADSL2+接入在IPDSLAM上的实现 | 第43-61页 |
5.1 IPDSLAM上嵌入式操作系统分析 | 第43-44页 |
5.2 GlobeSpan的ADSL2/ADSL2+套片分析 | 第44-48页 |
5.2.1 硬件结构 | 第44-45页 |
5.2.2 软件特性 | 第45-46页 |
5.2.3 GlobeSpan ADSL2/ADSL2+套片的API接口 | 第46-48页 |
5.3 ADSL2/ADSL2+接入的具体实现及其模型分析 | 第48-57页 |
5.3.1 总体设计目标分析 | 第48页 |
5.3.2 重要的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48-51页 |
5.3.3 ADSL2/ADSL2+接入模块的任务详细设计 | 第51-56页 |
5.3.4 故障诊断接口的设计 | 第56页 |
5.3.5 文件结构设计 | 第56-57页 |
5.4 ADSL2/ADSL2+接入系统的初始化 | 第57-60页 |
5.4.1 第一阶段的初始化及创建 | 第57-58页 |
5.4.2 第二阶段的系统创建以及初始化 | 第58-60页 |
5.5 小结 | 第60-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