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一: 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复杂问题解决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 复杂性问题解决的研究 | 第8-9页 |
2 知识丰富领域问题解决研究 | 第9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二: 中医学“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3页 |
1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 第13-25页 |
·辨证论治的基本涵义 | 第13-14页 |
·“证”的含义及获得 | 第13-14页 |
·“辨证”的涵义 | 第14页 |
·“论治”的涵义 | 第14页 |
·《伤寒杂病论》蕴含的辨证论治过程 | 第14-15页 |
·《伤寒杂病论》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限制因素 | 第15-16页 |
·问题本身 | 第15-16页 |
·外界环境 | 第16页 |
·认知主体 | 第16页 |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的问题解决过程 | 第16-25页 |
·问题空间建构 | 第17-18页 |
·问题解决策略 | 第18-19页 |
·知识表征 | 第19-21页 |
·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 | 第21-22页 |
·学习、迁移与问题解决 | 第22-25页 |
2 基于问题解决的消渴病“辨证论治”认知心理研究 | 第25-37页 |
·问题表征述要 | 第25页 |
·问题表征的涵义 | 第25页 |
·问题表征的层次 | 第25页 |
·基于问题解决的消渴病“辨证论治”认知心理研究 | 第25-37页 |
·医案举例与分析 | 第25-37页 |
3 对中医辨证论治的证候表征及治疗策略问卷调查 | 第37-57页 |
·引言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目的 | 第37页 |
·被试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程序 | 第37页 |
·结果统计 | 第37-56页 |
·收集症状题 | 第37-40页 |
·辨证模式题 | 第40-43页 |
·典型症状题 | 第43-44页 |
·舌症矛盾题 | 第44-47页 |
·症状补充题 | 第47-49页 |
·治疗策略题 | 第49-52页 |
·处方用药题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附录 中医证候表征及治疗策略问卷 | 第58-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