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 ·该课题的实用价值 | 第9-10页 |
|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下一代网络及软交换体系结构 | 第11-21页 |
| ·下一代网络概述 | 第11-14页 |
| ·传统电信网络的局限以及新的发展 | 第11-12页 |
| ·下一代网络功能定义及其特征 | 第12-13页 |
| ·下一代网络的层次结构 | 第13-14页 |
| ·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软交换技术概述 | 第14-21页 |
| ·软交换技术的功能定义 | 第15-16页 |
|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主要技术特点 | 第16页 |
| ·软交换系统结构 | 第16-18页 |
| ·软交换系统的应用情况 | 第18-19页 |
| ·软交换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课题相关概念综述 | 第21-41页 |
| ·7 号信令网概述 | 第21-26页 |
| ·7 号信令网的功能概述 | 第21-22页 |
| ·消息传递部分的功能 | 第22-23页 |
|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 第23-24页 |
| ·7 号信令与 IP 网互通 | 第24-26页 |
| ·信令传输协议概述 | 第26-32页 |
| ·信令传输协议栈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 ·SCTP 概述 | 第27-29页 |
| ·一些 SCTP 概念 | 第28-29页 |
| ·为何选用 SCTP | 第29页 |
| ·M3UA 概述 | 第29-32页 |
| ·信令网关概述 | 第32-35页 |
| ·与支持连接控制的7 号信令互通 | 第32-34页 |
| ·与支持数据库访问的7 号信令互通 | 第34页 |
| ·IPSTP | 第34-35页 |
| ·使用 SIGTRAN 的信令网关的应用 | 第35-41页 |
| ·7 号信令节点通过 SG 访问 MGC | 第35-37页 |
| ·7 号信令节点通过 SG 访问 IP 网数据库节点 | 第37-39页 |
| ·在 SG 间进行信令传送的框架体系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及参考 | 第41-44页 |
|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 第41-42页 |
| ·信令网关的功能要求 | 第42-43页 |
| ·7 号信令网侧的功能要求 | 第42-43页 |
| ·IP 网侧的功能要求 | 第43页 |
| ·课题的研究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信令网关软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67页 |
| ·信令网关硬件体系结构 | 第44-45页 |
| ·软件模型框图与工作原理 | 第45-49页 |
| ·信令网关软件模型框图 | 第45-46页 |
| ·工作原理 | 第46-49页 |
| ·模块间使用消息通信机制 | 第46-48页 |
| ·统一的消息格式 | 第48-49页 |
| ·信令协议栈模块的设计与部分实现 | 第49-58页 |
| ·协议栈模块概述 | 第49-51页 |
| ·协议栈模块处理流程简介 | 第51-52页 |
| ·重要协议消息和接口函数的定义 | 第52-58页 |
| ·MTP-2 消息数据结构定义 | 第52-54页 |
| ·MTP-2 与 MTP-3 边界原语消息定义 | 第54-55页 |
| ·MTP-3 内部模块的重要函数 | 第55页 |
| ·M3UA 与 MTP-3 用户的边界原语消息定义 | 第55-56页 |
| ·M3UA 与 SCTP 的边界接口函数的定义 | 第56-57页 |
| ·M3UA 支持的消息定义 | 第57-58页 |
| ·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与部分实现 | 第58-64页 |
| ·系统管理模块概述 | 第58-60页 |
| ·重要的消息和接口函数 | 第60-62页 |
| ·系统管理模块管理模型 | 第62-64页 |
| ·定时器模块的设计与部分实现 | 第64-67页 |
| ·定时器模块概述 | 第64-65页 |
| ·重要的接口函数 | 第65-66页 |
| ·定时器的管理模型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7-68页 |
| ·测试平台 | 第67页 |
| ·测试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67-68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个人简历及学术论文发表 | 第73页 |
| 一、个人简历 | 第73页 |
| 二、论文发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