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实验研究 | 第11-4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1-13页 |
·主要试剂 | 第11页 |
·主要仪器 | 第11-12页 |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实验用药的配制 | 第12-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40页 |
·改建大鼠置宫内节育器模型 | 第13-14页 |
·宫内节育器的改造 | 第13页 |
·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方法 | 第13-14页 |
·饲养条件 | 第14页 |
·模型观测 | 第14页 |
·创建人工性周期动物模型 | 第14-20页 |
·造模方法 | 第14-15页 |
·大鼠人工性周期模型阴道脱落细胞角化率的观测 | 第15-17页 |
·大鼠人工性周期模型血清雌激素的测定 | 第17-19页 |
·大鼠人工性周期模型血清孕激素的测定 | 第19-20页 |
·柴胡止血液治疗置IUD子宫异常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20-40页 |
·复制大鼠安放IUD模型和大鼠人工性周期模型 | 第20页 |
·给药 | 第20页 |
·大鼠阴道脱落细胞角化率的观测 | 第20-28页 |
·柴胡止血液对大鼠子宫组织VEGF含量的影响 | 第28-31页 |
·柴胡止血液对大鼠子宫组织ET—1含量的影响 | 第31-34页 |
·柴胡止血液对大鼠子宫组织NO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柴胡止血液对大鼠子宫组织iNOS和cNOS含量的影响 | 第34-40页 |
讨论 | 第40-60页 |
1 现代医学对宫内节育器出血副作用的认识 | 第40页 |
2 调肝止血法治疗宫内节育器出血副作用的中医机理 | 第40-43页 |
·中医对女子月经生理周期动态变化的认识 | 第40-41页 |
·安放IUD后对女子月经生理周期的影响 | 第41页 |
·调肝止血法治疗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的机理 | 第41-42页 |
·柴胡止血液组方特点 | 第42-43页 |
3 对改进的置宫内节育器大鼠模型的评价 | 第43-47页 |
·研究现况 | 第44页 |
·该模型的改进之处 | 第44-46页 |
·自制宫内节育器的选材 | 第44页 |
·自制宫内节育器的形状 | 第44-46页 |
·自制宫内节育器的安放方法 | 第46页 |
·该模型的评价 | 第46-47页 |
4 对人工性周期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47-51页 |
·人类月经周期和大鼠性周期的生理异同点 | 第48-49页 |
·以去势动物模型为基础建立人工性周期动物模型 | 第49-50页 |
·外源性给予雌、激素的方案 | 第50页 |
·该模型的评价 | 第50-51页 |
·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在性周期内的变化规律 | 第50-51页 |
·雌、孕激素在性周期内的变化规律 | 第51页 |
5 柴胡止血液对安放IUD模型大鼠的作用 | 第51-60页 |
·柴胡止血液对置IUD子宫组织VEGF的动态影响 | 第51-55页 |
·生理情况下人类子宫内膜VEGF的周期性表达及其调控 | 第51-53页 |
·生理情况下大鼠子宫内膜VEGF的周期性表达及其调控 | 第53页 |
·安放IUD后对子宫内膜VEGF的周期性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 | 第53-55页 |
·柴胡止血液对安放IUD后子宫内膜VEGF的周期性表达的调节平衡 | 第55页 |
·柴胡止血液对置IUD子宫组织内皮素活性的动态影响 | 第55-57页 |
·生理情况下人类子宫内膜ET的周期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 第55-57页 |
·安放IUD后对子宫内膜ET的周期性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 | 第57页 |
·柴胡止血液对安放IUD后子宫内膜ET的周期性表达的影响 | 第57页 |
·柴胡止血液对置IUD子宫组织NO活性的动态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第57-60页 |
·生理情况下人类子宫内膜NO的周期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其机理 | 第57-58页 |
·安放IUD后对子宫内膜NO的刷期性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 | 第58-59页 |
·柴胡止血液对安放IUD后子宫内膜NO的周期性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综述 | 第70-85页 |
1 传统医学研究 | 第70-72页 |
·病因病机 | 第70-71页 |
·治疗 | 第71-72页 |
2 现代医学研究 | 第72-85页 |
·对血管的舒缩功能的影响 | 第73-76页 |
·NO和内皮素(ET) | 第74-75页 |
·前列环素(PGI_2) | 第75-76页 |
·对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影响 | 第76-77页 |
·对凝血系统启动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影响 | 第77-78页 |
·血管修复 | 第78-80页 |
·对子宫内膜形态的改变 | 第80页 |
·其它 | 第80-82页 |
·螺旋动脉的改变 | 第80-81页 |
·微血管的改变 | 第81页 |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比例失调 | 第81-82页 |
·西医药物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 第82-85页 |
·抗前列腺素制剂 | 第82-83页 |
·抗纤溶制剂 | 第83页 |
·作用于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止血药 | 第83页 |
·抗菌药物 | 第83-84页 |
·锌 | 第84页 |
·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使用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图 | 第89-93页 |
声明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