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认识 | 第11-33页 |
1 古代文献有关肺心病的论述 | 第11-17页 |
·对肺心病症状的描述 | 第11-12页 |
·对肺心病病因病机的论述 | 第12-14页 |
·对肺心病治法方药的论述 | 第14-17页 |
·对肺心病预后及转归的论述 | 第17页 |
2 肺心病中医现代研究概况 | 第17-33页 |
·对肺心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7-21页 |
·对肺心病临床研究 | 第21-31页 |
·肺心病中医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33-49页 |
1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 | 第33页 |
2 COPD与PAH的关系 | 第33-34页 |
3 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34-42页 |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 第34-39页 |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 第39页 |
·肺血管反应性作用 | 第39页 |
·高碳酸性血管收缩 | 第39-40页 |
·肺血管重建 | 第40-41页 |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增加 | 第41-42页 |
4 PAH的治疗 | 第42-47页 |
·一般治疗 | 第42页 |
·氧疗 | 第42页 |
·血管扩张剂 | 第42-46页 |
·抗凝治疗 | 第46-47页 |
·基因治疗及展望 | 第47页 |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47-49页 |
·发病机制 | 第47页 |
·治疗 | 第47-49页 |
第三部分 导师陈绍宏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经验体悟 | 第49-59页 |
1 导师陈绍宏教授学术思想体悟 | 第49-54页 |
·对“辨证”与“辨病”关系的见解 | 第49-51页 |
·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学习 | 第51页 |
·治病求本 | 第51-53页 |
·规范中医术语,体现辨证意义 | 第53页 |
·成方配伍,以方论治 | 第53-54页 |
2 导师陈绍宏教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经验体悟 | 第54-59页 |
·肺心病的诊断 | 第54页 |
·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经验 | 第54-59页 |
第四部分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及对肺动脉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 第59-9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9页 |
2 课题来源 | 第59页 |
3 合格受试对象的选择 | 第59-61页 |
·诊断标准 | 第59-60页 |
·纳入标准 | 第60页 |
·排除标准 | 第60页 |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其资料的处理 | 第60-61页 |
4 试验研究设计 | 第61-67页 |
·试验基本设计方案 | 第61页 |
·病例来源 | 第61页 |
·分组方法 | 第61页 |
·随机化方法 | 第61-62页 |
·治疗方法 | 第62-63页 |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 第63-66页 |
·疗效评定方法 | 第66-6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67页 |
·质量控制 | 第67页 |
5 结果 | 第67-78页 |
·病人基础资料 | 第67-68页 |
·基线齐性比较 | 第68-69页 |
·临床疗效比较 | 第69-77页 |
·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记录 | 第77-78页 |
6 讨论 | 第78-88页 |
·前期基础 | 第78页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定量诊断的评价 | 第78-79页 |
·协定处方之组方分析 | 第79-83页 |
·疗效分析与机理探讨 | 第83-88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88页 |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88-89页 |
8 试验结论 | 第89-90页 |
全文结论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附件 | 第100-107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07-108页 |
声明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