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稀酸水解制取燃料酒精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引言 | 第9页 |
2.生物质的定义 | 第9-10页 |
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意义 | 第10页 |
4.生物质开发利用技术及国内外利用现状 | 第10-14页 |
·生物质的利用方式 | 第10-12页 |
·生物质在国外的利用状况 | 第12-13页 |
·生物质在国内的利用状况 | 第13-14页 |
·生物质水解制取乙醇的利用展望 | 第14页 |
5.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生物质水解制取燃料酒精概述 | 第16-35页 |
1.生物质水解原料及其性质 | 第16-17页 |
2.生物质水解制取酒精的基本步骤 | 第17页 |
3.预处理 | 第17-20页 |
·预处理的目的 | 第18页 |
·预处理常用的方法 | 第18-20页 |
4.水解 | 第20-27页 |
·酸水解工艺 | 第20-26页 |
·酶水解工艺 | 第26页 |
·酸水解与酶水解的比较 | 第26-27页 |
5.发酵工艺 | 第27-29页 |
·发酵机理 | 第27页 |
·影响发酵的因素 | 第27-29页 |
6.利用状况及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7.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第三章 纤维素低浓度酸水解的试验研究 | 第35-54页 |
1.概述 | 第35页 |
2.试验所用的原料 | 第35页 |
3.生物质水解实验系统及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4.水解产物成分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还原糖总含量的测定—DNS法 | 第37页 |
·单糖转化的测定—HPLC | 第37-38页 |
·副产物的测定—GC-MS联用 | 第38页 |
5.水解残渣的分析 | 第38-39页 |
·水解残渣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8页 |
·水解残渣的热重分析—TGA | 第38-39页 |
6.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停留时间及酸浓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研究 | 第39-42页 |
·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第42-43页 |
·酸种类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温度对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44页 |
·粒径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搅拌转速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液固比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46页 |
·压力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原料种类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水解液副产物的分析 | 第48-49页 |
7.固体残渣分析 | 第49-51页 |
·残渣的电镜分析 | 第49-50页 |
·残渣的热重分析 | 第50-51页 |
8.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纤维素水解液的发酵 | 第54-63页 |
1.发酵的定义 | 第54-55页 |
2.水解液的发酵 | 第55-59页 |
·可发酵性糖 | 第55-56页 |
·水解液发酵影响因素 | 第56-58页 |
·纤维素酸解产物的解毒 | 第58-59页 |
3.稀酸水解液的发酵试验研究 | 第59-60页 |
4.发酵所得酒精的测定及分析 | 第60-61页 |
5.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纤维素水解的动力学模型 | 第63-71页 |
1.极低浓度酸水解的动力学模型 | 第63-68页 |
·天然纤维素的物理结构 | 第63-64页 |
·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和化学结构 | 第64页 |
·酸水解反应历程 | 第64-65页 |
·纤维素的多相反应及模型 | 第65-68页 |
2.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