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7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17-30页 |
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 第17-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30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9-21页 |
·PET-30a(+)载体、pPNS1质粒EcoRI、HindⅢ双酶切、回收 | 第19-20页 |
·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0页 |
·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 | 第20-21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1-23页 |
·菌落PCR鉴定 | 第21页 |
·分子杂交鉴定 | 第21-22页 |
·酶切鉴定 | 第22页 |
·测序鉴定 | 第22-23页 |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 第23-26页 |
·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中 | 第23页 |
·表达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23页 |
·诱导表达 | 第23-25页 |
·Western-blot杂交分析 | 第25-26页 |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26-27页 |
·NS1蛋白的获取及纯化 | 第26-27页 |
·NS1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PPA-NS1-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27-30页 |
·NS1抗原最佳稀释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选择 | 第27-28页 |
·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28页 |
·待检血清中抗E.coli成份的除去 | 第28页 |
·PPA-NS1-ELISA方法的操作程序 | 第28-29页 |
·PPA-NS1-ELISA与间接血凝抑制(HI)方法的比较试验 | 第29页 |
·NS1-ELISA特异性试验 | 第29页 |
·NS1-ELISA重复性试验 | 第29页 |
·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29-30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1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0-32页 |
·菌落PCR鉴定 | 第30页 |
·分子杂交鉴定 | 第30页 |
·酶切鉴定 | 第30-31页 |
·测序鉴定 | 第31-32页 |
2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 第32-34页 |
·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后的酶切鉴定 | 第32页 |
·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 | 第32-34页 |
·最佳诱导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目的蛋白表达细胞定位的分析 | 第33页 |
·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分析 | 第33-34页 |
·Western-blot杂交分析 | 第34页 |
3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34-35页 |
·NS1蛋白的纯化 | 第34页 |
·NS1蛋白浓度测定 | 第34-35页 |
4 PPA-NS1-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35-38页 |
·NS1抗原最佳稀释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5页 |
·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35-36页 |
·PPA-NS1-ELISA与HI的比较试验 | 第36页 |
·PPA-NS1-ELISA特异性试验 | 第36页 |
·PPA-NS1-ELISA重复性试验 | 第36-37页 |
·PPA-NS1-ELISA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37-38页 |
三 讨论 | 第38-43页 |
1 关于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8页 |
·制备载体 | 第38页 |
·外源片段准备 | 第38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8页 |
2 关于PET载体系统 | 第38-40页 |
3 关于NS1蛋白诱导表达 | 第40-41页 |
·诱导表达条件 | 第40页 |
·目的蛋白细胞定位 | 第40-41页 |
·蛋白质的纯化 | 第41页 |
4 关于PPA-NS1-ELISA方法 | 第41-43页 |
四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