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7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概述 | 第17-23页 |
一、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概念与种类 | 第17-19页 |
(一) 上市公司与关联交易 | 第17-18页 |
(二)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种类 | 第18-19页 |
二、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含义 | 第19-23页 |
(一) 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 关联人的界定 | 第20-21页 |
(三) 相关概念的辨别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理论 | 第23-32页 |
一、 规制的逻辑起点:关联交易的利弊分析 | 第23-25页 |
(一) 关联交易存在的合理性 | 第23-24页 |
(二) 关联交易的利弊分析 | 第24-25页 |
二、 规制的思路:一个历史的视角 | 第25-26页 |
三、 规制的基础: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26-29页 |
(一) 上市公司本身 | 第27页 |
(二) 上市公司董事 | 第27页 |
(三) 控股股东 | 第27-28页 |
(四) 中小股东 | 第28页 |
(五) 债权人 | 第28页 |
(六) 政府 | 第28-29页 |
四、 规制的理念:辩证的思考方法 | 第29-32页 |
(一) 公司自治与政府干预的协调 | 第29页 |
(二) 整体利益和整体责任的结合 | 第29-30页 |
(三) 股份平等与股东平等的协调 | 第30-31页 |
(四) 政府监管和社会实施的结合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实践 | 第32-57页 |
一、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历史 | 第32-33页 |
二、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整体框架 | 第33-36页 |
(一) 整体法律框架 | 第33-34页 |
(二) 公司法与证券法的关系 | 第34-36页 |
三、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 | 第36-48页 |
(一) 内部人的义务 | 第37-39页 |
(二) 事前的规制:内部约束机制 | 第39-44页 |
(三) 事后的规制:责任追究机制 | 第44-48页 |
四、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证券法规制 | 第48-57页 |
(一) 实质性审查制度 | 第49-51页 |
(二) 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 第51-57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57-67页 |
一、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总体状况 | 第57-60页 |
(一) 关联交易的普遍性 | 第57-58页 |
(二) 不公平关联交易盛行 | 第58-59页 |
(三) 关联交易的新迹象 | 第59-60页 |
二、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作用 | 第60-61页 |
(一) 法律规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第60-61页 |
(二) 法律规制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61页 |
三、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立法的缺陷 | 第61-64页 |
(一) 法律规范之间缺乏协调 | 第62-63页 |
(二) 法律规范的效力层次低 | 第63页 |
(三) 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差 | 第63-64页 |
四、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立法的完善 | 第64-67页 |
(一) 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确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立法的整体价值取向 | 第64-65页 |
(二) 在理念检讨的基础上把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立法的整体结构体系 | 第65页 |
(三) 在制度考察的基础上完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立法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65-67页 |
结束语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