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富营养及其危害 | 第11-13页 |
·磷与富营养化 | 第11页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1-12页 |
·富营养化水体磷污染源分析 | 第12-13页 |
·磷污染源控制 | 第13-14页 |
·污水除磷技术 | 第14-21页 |
·化学絮凝沉淀法 | 第14-18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8页 |
·吸附 | 第18页 |
·结晶法 | 第18-19页 |
·电渗析除磷 | 第19页 |
·生物法 | 第19-21页 |
·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絮凝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絮凝剂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无机絮凝剂 | 第23-24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24-25页 |
·微生物絮凝剂 | 第25-26页 |
·絮凝机理 | 第26-27页 |
·压缩双电层与电中和作用 | 第26页 |
·吸附架桥作用 | 第26-27页 |
·絮体的沉降卷扫作用 | 第27页 |
·高分子絮凝剂发展趋势--复合絮凝剂 | 第27-29页 |
3 不同类絮凝剂除磷比较 | 第29-39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不同絮凝剂除磷效果比较 | 第30-35页 |
·金属铁盐的除磷效果 | 第30-31页 |
·聚铁除磷效果 | 第31-32页 |
·聚铝除磷效果 | 第32-34页 |
·聚铁和聚铝性能比较 | 第34-35页 |
·助凝剂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5-38页 |
·普铁、3号、4号聚铁除磷比较 | 第35-37页 |
·普铁、3号、4号聚铁除浊比较 | 第37-38页 |
·絮凝剂PAFC合成思路 | 第38-39页 |
4 铝铁复合絮凝剂PAFC的制备 | 第39-53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低聚铝的合成 | 第40-43页 |
·铝酸钙中铝的溶出 | 第40-42页 |
·低聚铝除磷效果 | 第42-43页 |
·铝铁复合絮凝剂的合成 | 第43-49页 |
·不同[Al_Υ]/[Fe_Υ]的PAFC产品 | 第43-48页 |
·产品PAFC[Al_Υ]/[Fe_Υ]值的确定 | 第48-49页 |
·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 | 第49-51页 |
·反应机理 | 第49页 |
·Al(Ⅲ)与Fe(Ⅲ)的聚合特性 | 第49-50页 |
·碱化度对pH值弛豫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产品的物性及稳定性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絮凝剂PAFC-PDMDAAC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 第53-64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PDMDAAC除磷效果 | 第54-55页 |
·PDMDAAC投加方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5-57页 |
·PDMDAAC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高分子絮凝剂PAFC-PDMDAAC与PAFC的絮凝效果比较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絮凝剂PAFC-PDMDAAC的絮凝性能 | 第59-64页 |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搅拌动力初步研究 | 第61-62页 |
·高分子絮凝剂的沉降速度与时间沉降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6 絮凝剂PAFC-PDMDAAC的应用研究 | 第64-71页 |
·实际废水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冬季生活污水除磷 | 第65-68页 |
·有机物配比 | 第65页 |
·自制产品除磷性能 | 第65-67页 |
·商品絮凝剂除磷性能 | 第67-68页 |
·絮凝除磷性能比较 | 第68页 |
·夏季生活污水除磷 | 第68-70页 |
·有机物配比 | 第68-69页 |
·自制产品除磷性能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