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总线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与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引言 | 第10页 |
·虚拟仪器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虚拟仪器的特点 | 第10-11页 |
·虚拟仪器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基于USB总线的虚拟示波器的概述 | 第12-13页 |
·基于USB总线的虚拟示波器的构成 | 第12-13页 |
·基于USB总线的虚拟示波器的工作过程 | 第1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设计方案选择 | 第15-20页 |
·终端设备设计方案的选择 | 第15-17页 |
·终端控制器的选择 | 第15页 |
·逻辑控制电路的选择 | 第15-16页 |
·USB终端控制器选择 | 第16-17页 |
·主机端程序设计方案的选择 | 第17-18页 |
·USB设备驱动程序的选择 | 第17页 |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方法的选择 | 第17-18页 |
·应用程序开发方法的选择 | 第18页 |
·基于USB总线的虚拟示波器的最终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 | 第20-31页 |
·数据采集部分 | 第20-22页 |
·模数转换芯片AD976 | 第20页 |
·AD976工作模式的选择 | 第20-22页 |
·控制逻辑部分 | 第22页 |
·信号处理部分 | 第22-30页 |
·DSP器件 | 第22-23页 |
·TMS320VC5402的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TMS320VC5402的硬件设计 | 第24-28页 |
·TMS320VC5402的软件开发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USB规范(1.1)介绍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33页 |
·USB体系结构概述 | 第33-42页 |
·USB系统的描述 | 第33-35页 |
·物理接口 | 第35页 |
·电源 | 第35-36页 |
·总线协议 | 第36-37页 |
·健壮性 | 第37-38页 |
·系统设置 | 第38页 |
·数据流种类 | 第38-39页 |
·USB设备 | 第39-41页 |
·USB主机:硬件和软件 | 第41-42页 |
·体系结构的扩充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USB终端设备的设计 | 第43-67页 |
·引言 | 第43页 |
·USB接口芯片PDIUSBD12 | 第43-49页 |
·PDIUSBD12主要特点 | 第43-44页 |
·PDIUSBD12的主要技术描述 | 第44-46页 |
·PDIUSBD12的端点描述 | 第46-47页 |
·PDIUSBD12的命令汇总 | 第47-49页 |
·PDIUSBD12使用的注意事项 | 第49页 |
·USB终端控制部分的硬件设计 | 第49页 |
·USB终端控制固件程序设计 | 第49-63页 |
·硬件提取层—EPPHAL.C | 第52页 |
·PDIUSBD12命令接口—D12CI.C | 第52-53页 |
·中断服务程序—ISR.C | 第53-60页 |
·主循环—MAINLOOP.C | 第60-61页 |
·协议层—CHAP_9.C | 第61-63页 |
·终端设备脱机的实现 | 第63-66页 |
·引导方式及自举过程 | 第63-64页 |
·程序的固化过程设计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USB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67-79页 |
·引言 | 第67页 |
·WDM设备驱动程序简介 | 第67-69页 |
·USB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制 | 第69-73页 |
·开发工具DriverWorks | 第69-70页 |
·终端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 | 第70-73页 |
·USB设备驱动程序的加载 | 第73-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79-84页 |
·LabVIEW开发平台 | 第79页 |
·示波器程序设计 | 第79-81页 |
·USB设备通信程序设计 | 第81-82页 |
·示波器程序外部接口扩展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A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