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6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高强高导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 ·高强高导合金的强化方式 | 第15-18页 |
| ·固溶强化 | 第15-16页 |
| ·细晶强化 | 第16页 |
| ·形变强化 | 第16-17页 |
| ·第二相粒子析出强化 | 第17-18页 |
| ·形变Cu 基复合材料. | 第18-25页 |
| ·形变Cu 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及模型. | 第20-23页 |
| ·形变Cu 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导电机制及模型. | 第23-25页 |
| ·Cu-Fe 原位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多元合金化 | 第25-26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6页 |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36-43页 |
| ·合金元素的选择 | 第36-38页 |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2页 |
| ·母合金制备 | 第39-40页 |
| ·热处理 | 第40页 |
| ·显微组织观察 | 第40-41页 |
| ·材料强度和导电率测量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Cu-Fe-Ag 和Cu-Fe-Ag-P 相图计算 | 第43-62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相图计算原理和方法 | 第43-44页 |
| ·热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44-46页 |
| ·热力学参数优化与计算过程 | 第46-50页 |
| ·相图计算 | 第50-58页 |
| ·Cu-Fe-Ag 三元相图 | 第50-54页 |
| ·Cu-Fe-Ag-P 四元相图. | 第54-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合金元素对形变Cu-Fe 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62-102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合金元素对形变Cu-Fe 原位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2-81页 |
| ·铸态组织 | 第62-73页 |
| ·变形组织 | 第73-81页 |
| ·合金元素对Cu-Fe 原位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81-96页 |
| ·机械性能 | 第81-92页 |
| ·电学性能 | 第92-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第五章 均匀化朴理对名元Cu一Fe原待复合材料织织性能的影响 | 第102-121页 |
| 引言 | 第102页 |
| ·均匀化热处理对Cu-Fe-Ag 原位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02-112页 |
| ·均匀化处理工艺 | 第102页 |
| ·物相分析 | 第102-105页 |
| ·均匀化处理对Cu-Fe-Ag 铸态组织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 ·均匀化处理对Cu-Fe-Ag 变形组织的影响 | 第108-112页 |
| ·均匀化处理对Cu-Fe-Ag 原位复合材料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7页 |
| ·力学性能 | 第112-116页 |
| ·电学性能 | 第116-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 第六章 时效处理对Cu-Fe-Ag 及Cu-Fe-Ag-P 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121-146页 |
| 引言 | 第1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121-122页 |
| ·中间热处理 | 第121-122页 |
| ·最终热处理 | 第122页 |
| ·时效热处理对Cu-Fe-Ag 和Cu-Fe-Ag-P 组织的影响 | 第122-127页 |
| ·中间等温时效热处理对Cu-Fe-Ag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 ·最终热处理对Cu-Fe-Ag-P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 ·时效过程中Fe 粒子析出过程的实时观测 | 第131-142页 |
| ·小角X 射线散射概况 | 第132-1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34-13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9-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9页 |
| ·主要结论 | 第146-147页 |
| ·前景展望 | 第147-149页 |
| 致谢 | 第149-15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