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图目录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 第9-11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课题相关技术研究与分析 | 第12-24页 |
2.1 框架概述 | 第12-13页 |
2.1.1 框架的定义 | 第12页 |
2.1.2 框架的特征 | 第12-13页 |
2.1.3 框架的分类 | 第13页 |
2.1.4 使用框架带来的好处 | 第13页 |
2.2 框架与设计模式 | 第13-17页 |
2.2.1 模式的概述 | 第13-14页 |
2.2.2 设计模式的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2.2.3 框架与设计模式 | 第15页 |
2.2.4 MVC设计模式 | 第15-17页 |
2.3 Web应用框架的研究 | 第17-23页 |
2.3.1 Hibernate框架 | 第17-18页 |
2.3.2 Struts框架 | 第18-20页 |
2.3.3 JSF框架 | 第20页 |
2.3.4 Cocoon框架 | 第20-21页 |
2.3.5 Tiles框架 | 第21页 |
2.3.6 Log4j框架 | 第21-22页 |
2.3.7 框架研究的结论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DIGITALCAMPUS框架结构设计 | 第24-53页 |
3.1 总体架构 | 第24-26页 |
3.1.1 框架设计要求 | 第24页 |
3.1.2 Web应用框架四层结构的划分 | 第24页 |
3.1.3 DigitalCampus框架的总体架构 | 第24-26页 |
3.2 视图层设计与优化 | 第26-37页 |
3.2.1 视图层设计要求 | 第26-27页 |
3.2.2 视图层设计 | 第27页 |
3.2.3 对视图层扩充及优化 | 第27-37页 |
3.3 控制器层设计 | 第37-39页 |
3.3.1 控制器层设计要求 | 第37-38页 |
3.3.2 控制器层设计 | 第38页 |
3.3.3 控制器层优化 | 第38-39页 |
3.4 业务逻辑层设计 | 第39-41页 |
3.4.1 业务逻辑层设计要求 | 第39页 |
3.4.2 业务逻辑层中用到的设计模式 | 第39-41页 |
3.5 持久层设计与优化 | 第41-45页 |
3.5.1 持久层在系统体系结构中的地位 | 第41-42页 |
3.5.2 传统的实现持久层的方法 | 第42-43页 |
3.5.3 持久层所作的优化 | 第43-45页 |
3.6 公共组件设计 | 第45-52页 |
3.6.1 设计框架公共组件的意义 | 第45页 |
3.6.2 框架支撑组件设计总体规划 | 第45-46页 |
3.6.3 自定义异常组件设计 | 第46-47页 |
3.6.4 日志组件设计 | 第47-49页 |
3.6.5 配置管理组件设计 | 第49-50页 |
3.6.6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设计 | 第50-52页 |
3.7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框架在博士招生系统中的应用 | 第53-57页 |
4.1 博士招生系统功能划分 | 第53-54页 |
4.2 DigitalCampus框架的开发步骤 | 第54-55页 |
4.3 系统的运行效果 | 第55页 |
4.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7-60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B: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