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0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1 国际汽车产业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我国汽车产业的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 本文课题来源及其创新点 | 第8-10页 |
第2章 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 第10-14页 |
2.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界定 | 第10-11页 |
2.2 产业竞争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 第11-12页 |
2.3 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第12-13页 |
2.4 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 | 第13-14页 |
第3章 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研究 | 第14-39页 |
3.1 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3.1.1 世界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3.1.2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3.2 湖北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 第16-23页 |
3.2.1 湖北汽车产业概况 | 第16-17页 |
3.2.2 湖北汽车产业产品结构分析 | 第17-19页 |
3.2.3 湖北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3.2.4 湖北汽车产业链分析 | 第20-23页 |
3.3 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23-39页 |
3.3.1 三大汽车集团的成长历程 | 第23-25页 |
3.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三大地区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25-32页 |
3.3.3 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32-39页 |
第4章 提高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第39-65页 |
4.1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 第39-48页 |
4.1.1 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结构 | 第39-40页 |
4.1.2 世界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发展 | 第40-41页 |
4.1.3 我国汽车产业的集聚现状分析 | 第41页 |
4.1.4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4.1.5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4.1.6 国内汽车产业集群比较分析 | 第44-48页 |
4.2 湖北省汽车产业自主开发研究战略 | 第48-54页 |
4.2.1 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分析(以韩国为例) | 第48-51页 |
4.2.2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现状分析 | 第51-53页 |
4.2.3 湖北汽车产业自主开发现状分析 | 第53-54页 |
4.3 湖北汽车产业的品牌战略 | 第54-56页 |
4.4 构筑零部件国际化发展战略 | 第56-65页 |
4.4.1 我国汽车产业零部件现状分析 | 第56-58页 |
4.4.2 湖北汽车产业零部件现状分析 | 第58-63页 |
4.4.3 构件零部件产业战略联盟的原则 | 第63-65页 |
第5章 构建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 第65-69页 |
5.1 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 第65页 |
5.2 构建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原则 | 第65-67页 |
5.3 构建湖北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内容 | 第67-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