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股份制概述 | 第9-11页 |
1.2 股份制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 第11-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峰公司股份制改造的阶段总结 | 第17-25页 |
2.1 高峰公司股份制改造的背景 | 第17页 |
2.2 高峰公司股份制改造过程概况 | 第17-20页 |
2.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股改前准备工作 | 第17-18页 |
2.2.2 统识大体、顾大局,结束纷争,展望未来 | 第18-19页 |
2.2.3 办理营业执照,挂牌成立公司 | 第19-20页 |
2.3 高峰公司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 第20-22页 |
2.3.1 关于出资总额的问题 | 第20-21页 |
2.3.2 关于甲方为丙、丁两方让90%“干股”的问题 | 第21页 |
2.3.3 关于矿产品定向销售的问题 | 第21页 |
2.3.4 关于原高峰锡矿支付给新洲锡矿的搬迁补偿费作递延资产入帐的问题 | 第21-22页 |
2.4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本章摘要,下同)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与富源公司围绕105号矿体进行资产重组的研究 | 第25-44页 |
3.1 资产重组概述 | 第25-27页 |
3.1.1 资产重组的概念和内涵 | 第25页 |
3.1.2 资产重组理论 | 第25-26页 |
3.1.3 资产重组的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 第26-27页 |
3.2 本次资产重组的基本原则 | 第27-29页 |
3.2.1 考虑历史、尊重现实、展望未来的原则 | 第27-29页 |
3.2.2 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 第29页 |
3.3 资产重组前各企业资产处理方式的研究 | 第29-35页 |
3.3.1 高峰公司资产的处理 | 第30-34页 |
3.3.2 富源公司资产的处理 | 第34-35页 |
3.4 高峰公司的自我调整 | 第35-38页 |
3.5 新公司组建方案及其理论依据的研究 | 第38-42页 |
3.5.1 新公司仍由柳州华锡集团来控股 | 第38-41页 |
3.5.2 新公司仍沿用“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名称 | 第41-42页 |
3.5.3 由重组后的高峰公司对105号矿体实行“五统一” | 第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新形式下高峰公司改制上市方案的研究 | 第44-72页 |
4.1 股票发行核准制概述 | 第44-50页 |
4.1.1 股票核准制的确立 | 第44-45页 |
4.1.2 发行机制的市场化 | 第45-50页 |
4.2 高峰公司深化股份制改造的几个重要问题 | 第50-55页 |
4.2.1 财产制度的改造 | 第50-51页 |
4.2.2 财务制度的改造 | 第51-53页 |
4.2.3 组织管理机构的改造 | 第53-54页 |
4.2.4 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 第54-55页 |
4.3 高峰公司内部资产重组方案 | 第55-63页 |
4.3.1 企业内部资产重组的原则、目的与实施步骤 | 第55-56页 |
4.3.2 改制企业的几种资产重组模式 | 第56-59页 |
4.3.3 高峰公司资产重组模式的选择 | 第59页 |
4.3.4 高峰公司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 | 第59-60页 |
4.3.5 高峰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几个重要问题 | 第60-63页 |
4.4 股票发行及上市方案 | 第63-71页 |
4.4.1 公司的股票发行 | 第63-66页 |
4.4.2 公司股票的上市 | 第66-71页 |
4.5 改制上市需请示政府明确的问题 | 第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2-76页 |
5.1 全面、系统地对股份制进行了阐述和评价 | 第72-73页 |
5.2 对高峰公司业已完成的股份制改造进行了客观地总结 | 第73页 |
5.3 对资产重组理论和与富源公司的资产重组进行了研究 | 第73-74页 |
5.4 研究了新形势下高峰公司的改制上市方案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