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资源法体系的完善
| 导言 | 第1-10页 |
| 一、 我国环境资源法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一) 环境资源法体系的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 (二) 环境资源法体系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三) 环境资源法体系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 二、 我国环境资源法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5-25页 |
| (一) 环境资源法体系现状 | 第15-16页 |
| (二) 环境资源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 1 门类不齐全 | 第16-17页 |
| 2 结构不平衡 | 第17-18页 |
| 3 配套协调性差 | 第18-20页 |
| (三) 环境资源法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 1 立法上的指导思想偏差 | 第20-23页 |
| 2 体系构建中的技术性缺陷 | 第23-25页 |
| 三、 我国环境资源法体系的完善 | 第25-49页 |
| (一) 明确环境资源法体系的指导思想 | 第25-31页 |
| 1 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第26-28页 |
| 2 充分体现环境资源的经济性特征 | 第28-31页 |
| (二) 整合现行的环境资源法体系 | 第31-41页 |
| 1 修改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 第32-33页 |
| 2 制订环境基本法 | 第33-34页 |
| 3 修订环境资源单行法 | 第34-36页 |
| 4 创制新法 | 第36-37页 |
| 5 协调相关部门法的具体规定 | 第37-39页 |
| 6 加强地方立法 | 第39-40页 |
| 7 准确适用国际条约 | 第40-41页 |
| (三) 改善体系构建的方式、方法 | 第41-44页 |
| 1 改变由管理部门起草法案的方式 | 第41-42页 |
| 2 在立法中明晰环境资源的产权 | 第42-43页 |
| 3 将经济手段充分体现和运用到法律制度中 | 第43-44页 |
| (四) 构建科学开放的完善修正机制 | 第44-49页 |
| 1 公众参与的机制 | 第44-46页 |
| 2 科学干预的机制 | 第46-47页 |
| 3 反馈支持机制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后记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