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篇 综述部分 | 第13-55页 |
第一章 猪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1.1 病原学 | 第13-15页 |
1.2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 第15-19页 |
1.3 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第二章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7-33页 |
2.1 基因组结构和复制特点 | 第27-28页 |
2.2 基因组转录 | 第28-29页 |
2.3 基因组编码蛋白 | 第29-30页 |
2.4 基因表达调控 | 第30-31页 |
2.5 结语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一氧化氮与病毒感染关系研究进展 | 第33-39页 |
3.1 一氧化氮概述 | 第33-34页 |
3.2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 | 第34页 |
3.3 一氧化氮与病毒感染 | 第34-36页 |
3.4 影响一氧化氮与病毒感染的因素 | 第36-37页 |
3.5 一氧化氮抗病毒作用机制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硒与病毒感染关系研究进展 | 第39-45页 |
4.1 硒的生物学活性 | 第39-40页 |
4.2 硒的存在形式 | 第40-41页 |
4.3 硒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 第41-43页 |
4.4 结语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核酸疫苗及其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 第45-55页 |
5.1 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 第45-48页 |
5.2 核酸疫苗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 第48-52页 |
5.3 结语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55-124页 |
第六章 猪细小病毒在PK细胞中繁殖过程的研究 | 第55-63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6.2 结果 | 第57-58页 |
6.3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英文摘要 | 第61-62页 |
图版 | 第62-63页 |
第七章 一氧化氮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研究 | 第63-73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7.3 讨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英文摘要 | 第72-73页 |
第八章 不同硒源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 第73-83页 |
8.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8.3 讨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英文摘要 | 第82-83页 |
第九章 不同毒株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83-92页 |
9.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5页 |
9.2 结果与分析 | 第85-88页 |
9.3 讨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1页 |
英文摘要 | 第91-92页 |
第十章 猪细小病毒不同代次VP2基因序列差异分析 | 第92-99页 |
10.1 材料与方法 | 第92-94页 |
10.2 结果与分析 | 第94-96页 |
10.3 讨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8页 |
英文摘要 | 第98-99页 |
第十一章 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克隆与抗原性分析 | 第99-107页 |
11.1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0页 |
11.2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3页 |
11.3 讨论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
英文摘要 | 第106-107页 |
第十二章 IL-2与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07-116页 |
12.1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9页 |
12.2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2页 |
12.3 讨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15-116页 |
第十三章 IL-2与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免疫原性的研究 | 第116-124页 |
13.1 材料与方法 | 第116-118页 |
13.2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0页 |
13.3 讨论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3页 |
英文摘要 | 第123-124页 |
全文总结 | 第124-125页 |
附录 | 第125-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