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 丹参水提液的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研究 | 第14-32页 |
第一章 、 丹参水提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14-2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5-20页 |
·丹参供试液的制备 | 第15页 |
·HPLC图谱分析条件 | 第15页 |
·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考察 | 第15-20页 |
第二章 、 丹参水提液与血小板膜靶点特异性结合的研究 | 第20-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溶液及丹参水提液的制备 | 第21-22页 |
·固相萃取(SPE)对丹参指纹图谱的影响 | 第22-23页 |
·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分析丹参作用血小板的活性成分 | 第23-24页 |
3 结果、讨论 | 第24-32页 |
第二部分 、 脉络宁注射液的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研究 | 第32-94页 |
第一章 、 脉络宁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32-46页 |
第一节 、 脉络宁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潜研究 | 第32-4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2 影响因素的考察和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3-34页 |
3 方法与结果 | 第34-39页 |
·脉络宁注射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4页 |
·标准对照液的制备 | 第34页 |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考察 | 第34-36页 |
·指纹图谱检测波长及记录时间的确定 | 第36-37页 |
·脉络宁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及各项技术参数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0页 |
第二节 、 脉络宁注射液与四味药材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 | 第40-4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2 脉络宁注射液中单味药材的HPLC图谱研究 | 第42-44页 |
3 脉络宁注射液与单味药材的相关性研究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二章 、 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分析脉络宁注射液的效应成分 | 第46-63页 |
第一节 样品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47-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用试液 | 第48页 |
·固相萃取(SPE)对脉络宁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影响 | 第48页 |
3 结果 | 第48-50页 |
第二节 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分析脉络宁注射液中的效应成分 | 第50-5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血小板悬液的制备 | 第51页 |
·脉络宁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HPLC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51页 |
·结合有脉络宁有效成分的血小板细胞膜洗涤次数的确定 | 第51页 |
·脉络宁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分析 | 第51-52页 |
·方法的重现性考察 | 第52页 |
3 结果、讨论 | 第52-59页 |
第三节 、 血小板细胞固相色谱法筛选出的活性成分的来源追踪 | 第59-63页 |
第三章 、 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出的脉络宁注射液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63-70页 |
第一节 组分K中活性成分的分离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组分K’中活性成分的分离 | 第64-65页 |
第三节 从忍冬科植物中分离制备的活性成分的鉴定 | 第65-7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3 结果 | 第65-70页 |
4 讨论 | 第70页 |
第四章 筛选出的活性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 | 第70-83页 |
第一节 脉络宁中各单味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第71-7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1-7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2页 |
·抗血小板聚集实验 | 第72页 |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计算 | 第7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72页 |
3 结果、讨论 | 第72-75页 |
第二节 组分K中活性成分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第75-83页 |
第五章 筛选出的几种活性化合物H20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83-9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4-8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和实验分组 | 第85页 |
·细胞培养 | 第85页 |
·药物预处理及H_2O_2的损伤 | 第85页 |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百分率 | 第85-8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86页 |
3 结果、讨论 | 第86-94页 |
第三部分 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铺法应用于脉络宁注射液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初步研究 | 第94-10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4-9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3 结果、讨论 | 第96-100页 |
综述 生物亲和色谱 | 第100-122页 |
全文小结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2-123页 |
个人简历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