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 论 | 第1-26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聚合物热稳定性概述 | 第10页 |
| ·聚合物的降解机理 | 第10-15页 |
| ·聚合物的热降解机理 | 第10-12页 |
| ·聚合物的热氧降解机理 | 第12-14页 |
| ·聚合物的热及热氧降解动力学 | 第14-15页 |
| ·影响聚合物热及热氧稳定性的因素 | 第15-21页 |
| ·聚合物的组成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 ·聚合物的链结构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6页 |
| ·支化度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6页 |
|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 ·聚合物的聚集状态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页 |
| ·交联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填料及共混组分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助剂及金属离子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9-21页 |
| ·改善聚合物热稳定性的方法 | 第21-22页 |
| ·改变聚合反应条件 | 第21-22页 |
| ·添加各种稳定助剂 | 第22页 |
| ·研究聚合物热稳定性的方法 | 第22-23页 |
| ·煤的大分子结构 | 第23-24页 |
| ·煤的大分子结构 | 第23-24页 |
| ·煤的外围官能团 | 第24页 |
| ·本课题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2 煤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26-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 ·仪器测试及表征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53页 |
| ·纯基体树脂热稳定性 | 第28-30页 |
| ·纯基体树脂的热及热氧降解动力学 | 第30-34页 |
| ·纯基体树脂的热及热氧降解机理 | 第34-36页 |
| ·煤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6-38页 |
| ·煤的热解动力学 | 第38-39页 |
| ·煤的热解机理 | 第39-41页 |
| ·煤种及煤组分含量对煤/LDPE共混物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 ·煤种及煤组分含量对煤/LLDPE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 ·煤种及煤组分含量对煤/HDPE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52页 |
| ·煤组分含量低于10%时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特殊影响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3 助剂对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 ·原料及仪器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仪器测试及表征 | 第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 ·偶联剂对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 ·润滑剂对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热稳定剂对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功能助剂对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4 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 第64-76页 |
| ·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热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64-68页 |
| ·动力学方程推导 | 第64-65页 |
| ·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65-67页 |
| ·助剂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67-68页 |
| ·煤/聚合物共混材料热降解机理分析 | 第68-74页 |
| ·煤/聚合物共混材料降解机理 | 第68-72页 |
| ·助剂对煤/聚合物共混材料降解机理的影响 | 第72-74页 |
| ·热降解可控性探讨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5 结论 | 第76-77页 |
| 致 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附 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