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自诉若干问题研究
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刑事自诉的概述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刑事自诉的概念 | 第10-13页 |
一、刑事自诉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11页 |
二、刑事自诉案件的种类 | 第11-12页 |
三、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特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自诉与公诉的联系与区别 | 第13-15页 |
一、自诉与公诉的联系 | 第13页 |
二、自诉与公诉的区别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刑事自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15-26页 |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刑事自诉制度 | 第15-18页 |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纠纷解决形式 | 第15-16页 |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自诉制度 | 第16-17页 |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自诉制度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自诉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8-20页 |
一、清末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自诉制度 | 第18页 |
二、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的自诉制度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现代各国和地区的刑事自诉制度 | 第20-24页 |
一、自诉与公诉双轨型的国家和地区 | 第20-21页 |
二、自诉为辅、公诉为主型的国家 | 第21-23页 |
三、公诉垄断型的国家 | 第23-24页 |
第四节 自诉制度历史演化的特征及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一、自诉制度历史演化的特征 | 第24-25页 |
二、对现代各国和地区自诉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刑事自诉制度的诉讼价值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刑事自诉制度的诉讼价值定位 | 第26-30页 |
一、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 第27-29页 |
二、提高诉讼效益 | 第29页 |
三、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刑事自诉制度诉讼价值的位阶原则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31-43页 |
第一节 自诉权主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单位能否成为自诉人 | 第31-32页 |
二、自诉的担当问题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自诉权客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41页 |
一、绝对自诉案件 | 第33-35页 |
二、相对自诉案件 | 第35-38页 |
三、公诉转自诉案件 | 第38-39页 |
四、对自诉权客体存在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案之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自诉案件中的检察监督问题 | 第41-42页 |
第四节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一、理论上对自诉价值的认识不足 | 第42-43页 |
二、立法上对自诉制度设计的不完善 | 第43页 |
三、司法上对自诉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 第43页 |
第五章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重构设想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刑事自诉制度设计的理念更新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扩充自诉主体的具体设想 | 第45-46页 |
一、确立单位作为自诉的主体 | 第45页 |
二、确立检察机关担当自诉的制度 | 第45-46页 |
第三节 自诉权客体重构的具体构想 | 第46-49页 |
一、设立新型绝对自诉案件 | 第46-48页 |
二、重新设计公诉转自诉案件 | 第48-49页 |
第四节 自诉案件检察监督的具体设想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4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