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8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北淮阳构造带构造岩石地层划分 | 第19-21页 |
一. 具岛弧性质的火山岩组合-庐镇关岩群 | 第19页 |
二. 类复理石建造+石英长石砂岩建造岩石组合-佛子岭岩群 | 第19-20页 |
三. 具海相沉积意义的岩石组合-梅山岩群 | 第20页 |
四. 磨拉石沉积组合-梅山群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区域和深部构造背景对矿床的控制 | 第21-28页 |
一.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 第21-23页 |
(一) 总体“磁高重低” | 第21页 |
(二) 二条重力梯度带 | 第21-22页 |
(三) 岩石密度值及磁参数 | 第22-23页 |
二. 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 | 第23-28页 |
(一) 前人成果 | 第23-24页 |
(二) 北淮阳逆冲变形带 | 第24页 |
(三) 地壳结构反映更深层次的动力学背景 | 第24-26页 |
(四) 莫霍面深度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区域性断裂与银山铅锌矿床 | 第28-49页 |
第一节 桐柏-桐城断裂带地质特征 | 第29-39页 |
一. 韧性剪切带 | 第29-38页 |
(一) 基本特征 | 第29页 |
(二) 宏观构造特征 | 第29-31页 |
(三) 微观变形特征 | 第31-32页 |
(四) 运动学特征 | 第32-35页 |
(五) 构造物理环境及时代 | 第35-38页 |
二. 韧-脆性剪切带 | 第38-39页 |
三. 脆性剪切带 | 第39页 |
四. 破碎带 | 第39页 |
第二节 商城-麻城断裂带地质特征 | 第39-43页 |
一. 商城-麻城断裂带 | 第39-42页 |
(一) 商城-麻城韧性剪切带 | 第39-40页 |
(二) 脆性破碎带 | 第40-42页 |
二. 银山-全军断裂为其伴生断裂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构造系及构造变形序列 | 第43-49页 |
一. 构造系划分 | 第43-45页 |
(一) 药铺东西向韧性滑脱构造系 | 第43页 |
(二) 商麻北东向韧性剪切构造系 | 第43页 |
(三) 脆性断层组合 | 第43-45页 |
二. 构造系与成岩成矿作用 | 第45-49页 |
(一) 构造变形深度与成岩成矿作用 | 第45-46页 |
(二) 区域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时期构造与力学性质对成矿作用影响 | 第46页 |
(三) 不同构造系交接与成矿关系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岩浆岩特征及其显示的构造背景 | 第49-61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49-50页 |
一. 地质概况 | 第49页 |
二.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显示的分带性 | 第49-50页 |
(一) 次生晕法化探异常特征 | 第49页 |
(二) 原生晕法化探异常特征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岩浆岩及其显示的构造背景 | 第50-61页 |
一.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50-53页 |
(一) 岩石化学特征 | 第50-53页 |
(二) 稀土元素特征 | 第53页 |
(三) 微量元素特征 | 第53页 |
二. 岩浆岩的含矿性评价 | 第53-56页 |
三. 构造环境背景 | 第56-61页 |
(一) Rb-Y+Nb图解及Y-Nb图解 | 第56-59页 |
(二) Q-Ab-Or图解判别 | 第59页 |
(三) R1-R2判别图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矿床地质构造特征 | 第61-91页 |
第一节 矿床地质特征 | 第61-69页 |
一. 铅锌矿床特征 | 第61-65页 |
(一)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 第61页 |
(二) 矿石类型 | 第61-63页 |
(三) 矿石矿物及伴生组分 | 第63-64页 |
(四) 主要硫化物标型特征 | 第64-65页 |
二. 成矿期、矿物生成顺序 | 第65-66页 |
三. 钼矿化特征 | 第66-69页 |
第二节 控矿断裂系统 | 第69-79页 |
一. 断裂宏观特征及运动学标志 | 第69-74页 |
(一) 北西西向断裂 | 第69-70页 |
(二) 北东向断裂 | 第70-72页 |
(三) 南北向断裂 | 第72-73页 |
(四) 近东西向断裂 | 第73-74页 |
二. 断裂构造微观特征及显示的构造意义 | 第74-75页 |
(一) 断裂构造微观特征 | 第74-75页 |
(二) 显示的构造意义 | 第75页 |
三. 断裂构造与成矿作用 | 第75-79页 |
(一) 构造控矿成矿机理 | 第75页 |
(二) 断裂构造的含矿性 | 第75页 |
(三) 断裂与矿脉的空间展布 | 第75-77页 |
(四) 铅锌多金属矿脉富集的断裂构造部位 | 第77-79页 |
(五) 断裂与成矿的时间关系 | 第79页 |
第三节 角砾岩筒构造与成矿作用 | 第79-83页 |
一. 角砾岩筒构造特征及爆发角砾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79-80页 |
二. 角砾岩筒的成因 | 第80-81页 |
三. 角砾岩筒构造与钼矿化 | 第81-83页 |
第四节 裂隙构造 | 第83-88页 |
一. 裂隙构造特征 | 第83页 |
二. 裂隙与成矿关系 | 第83-85页 |
(一) 裂隙所属构造系 | 第83页 |
(二) 裂隙的性质和类型 | 第83-85页 |
三. 脉岩与构造 | 第85-86页 |
四. 铅锌矿脉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 | 第86-88页 |
(一) 铅锌矿富集规律总结 | 第86-87页 |
(二) 控制因素 | 第87-88页 |
第五节 构造蚀变(带)与矿化 | 第88-91页 |
一. 蚀变岩 | 第88页 |
二. 蚀变特征 | 第88-89页 |
三. 构造蚀变与矿化 | 第89-90页 |
四. 蚀变分布规律 | 第90-91页 |
第五章 成矿背景及动力学分析 | 第91-99页 |
第一节 矿床地球化学 | 第91-94页 |
一. 铅同位素组成特点 | 第91-93页 |
二.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93页 |
三. 包体矿物学特征 | 第93-94页 |
(一) 包体特征 | 第94页 |
(二) 成矿温度 | 第94页 |
第二节 控矿构造的应力分析 | 第94-95页 |
一. 方法 | 第94页 |
二. 结果 | 第94-95页 |
第三节 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 第95-99页 |
一. 海西-印支构造期 | 第95-96页 |
二. 燕山构造期 | 第96-98页 |
三. 燕山末期以来 | 第98-99页 |
结束语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