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行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48页 |
1.1 背景 | 第17-23页 |
1.1.1 生物质的概念 | 第17页 |
1.1.2 生物质在能源发展中的地位 | 第17-22页 |
1.1.3 生物质能对环境的友好性 | 第22-23页 |
1.2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方法和原理 | 第23-29页 |
1.2.1 气化 | 第25-27页 |
1.2.2 液化 | 第27页 |
1.2.3 热解 | 第27-29页 |
1.3 国内外生物质能热化学转化应用技术研究现状 | 第29-35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9-32页 |
1.3.2 国内研究工作基础 | 第32-35页 |
1.4 本论文研究任务 | 第35-38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1.4.2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3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8页 |
第二章 生物质快速热解行为特性的研究 | 第48-90页 |
2.1 引言 | 第48-51页 |
2.2 实验装置及过程 | 第51-55页 |
2.2.1 实验原料和装置 | 第51-52页 |
2.2.1.1 实验原料 | 第51页 |
2.2.1.2 实验装置 | 第51-52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52页 |
2.2.3 实验条件 | 第52-53页 |
2.2.4 产物得率的计算 | 第53-54页 |
2.2.4.1 热解固相产物得率的计算 | 第53页 |
2.2.4.2 热解液相产物得率的计算 | 第53-54页 |
2.2.4.3 热解气相产物得率的计算 | 第54页 |
2.2.5 产物组份的分析 | 第54-55页 |
2.2.5.1 气相组份的分析 | 第54页 |
2.2.5.2 液相组份的分析 | 第54-55页 |
2.2.5.2.1 高压液相色谱 | 第55页 |
2.2.5.2.2 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55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55-85页 |
2.3.1 热解条件对热解气相产物的影响 | 第55-59页 |
2.3.1.1 温度对气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2.3.1.2 停留时间对气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57页 |
2.3.1.3 升温速度对气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2.3.2 热解条件对液相产物的影响 | 第59-62页 |
2.3.2.1 热解温度对液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2.3.2.2 停留时间对液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61页 |
2.3.2.3 升温速度对液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2.3.3 热解条件对固相产物的影响 | 第62-65页 |
2.3.3.1 热解温度对固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2.3.3.2 停留时间对固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64页 |
2.3.3.3 升温速度对固相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2.3.4 热解条件与热解产物的关联性 | 第65-67页 |
2.3.4.1 热解温度与热解产物得率的关系 | 第65-66页 |
2.3.4.2 停留时间对热解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2.3.4.3 升温速度对热解产物得率的影响 | 第67页 |
2.3.5 热解条件对热解产物组份的影响 | 第67-85页 |
2.3.5.1 热解条件对液相产物组份的影响 | 第68-80页 |
2.3.5.2 热解条件对气相产物组份的影响 | 第80-85页 |
2.3.5.2.1 热解温度对氢气组份的影响 | 第82页 |
2.3.5.2.2 热解温度对其它气相组份的影响 | 第82-85页 |
2.3.5.3 热解条件对固相产物组份的影响 | 第85页 |
2.4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第三章 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 第90-110页 |
3.1 前言 | 第90-91页 |
3.2 实验研究 | 第91-92页 |
3.2.1 实验原料和方法 | 第91-92页 |
3.2.1.1 原料 | 第91-92页 |
3.2.1.2 实验用仪器 | 第92页 |
3.2.1.3 实验过程 | 第92页 |
3.3 实验数据分析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92-104页 |
3.3.1 TG-DSC-T曲线图 | 第92-96页 |
3.3.2 TG曲线的反应动力学 | 第96-104页 |
3.4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第四章 生物质气化行为特性的研究 | 第110-135页 |
4.1 引言 | 第110-112页 |
4.2 实验研究 | 第112-113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112-113页 |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13页 |
4.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113页 |
4.2.4 催化剂的确定 | 第113页 |
4.2.5 实验过程 | 第113页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13-130页 |
4.3.1 催化剂种类与气体组份相关性 | 第116-119页 |
4.3.2 催化剂种类和添加量与气体组份的关系 | 第119-124页 |
4.3.3 催化作用下产气量与反应温度关系 | 第124-126页 |
4.3.4 催化剂添加量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4.3.5 催化气化机理 | 第128-130页 |
4.4 结论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第五章 生物质气化设备工程化适应性研究 | 第135-173页 |
5.1 前言 | 第135-140页 |
5.1.1 上吸式气化炉 | 第135-136页 |
5.1.2 下吸式气化炉 | 第136-137页 |
5.1.3 流化床气化炉 | 第137-140页 |
5.2 实验研究 | 第140-149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140-141页 |
5.2.2 实验气化工艺 | 第141-149页 |
5.2.2.1 固定床气化工艺过程 | 第141-143页 |
5.2.2.2 流化床气化技术和设备的研究 | 第143-149页 |
5.2.2.2.1 流化床气化工艺技术的确定 | 第143-145页 |
5.2.2.2.2 流化床气化炉的结构 | 第145-146页 |
5.2.2.2.3 流化床气化炉的研究设计 | 第146-148页 |
5.2.2.2.4 流态化反应器冷态试验 | 第148-149页 |
5.2.2.3 气体成份测试 | 第149页 |
5.2.2.4 催化剂应用 | 第149页 |
5.3 不同设备气化试验数据和讨论 | 第149-168页 |
5.3.1 上吸式炉气化试验 | 第149-155页 |
5.3.2 下吸式炉气化试验 | 第155-157页 |
5.3.3 流态化炉气化试验 | 第157-165页 |
5.3.3.1 不同原料种类对气化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5.3.3.2 不同原料与催化气化的气体组份关系 | 第159页 |
5.3.3.3 不同原料催化气化的气体热值 | 第159-163页 |
5.3.3.4 木屑原料催化气化的研究 | 第163-165页 |
5.3.4 气化炉型的适应性讨论 | 第165-168页 |
5.4 结论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73-175页 |
6.1 已发表论文及其成果 | 第173-174页 |
6.1.1 发表的论文 | 第173页 |
6.1.2 取得与本研究相关的成果 | 第173-174页 |
6.2 本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 第174-175页 |
致谢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