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林业生态工程的兴起与发展 | 第10-12页 |
·林业生态工程防护林体系构建与资源空间配置 | 第12-15页 |
·3S技术在区域林业生态工程空间配置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遥感(RS)与GI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3S技术在水土流失评价及水土保持林规划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3S技术在区域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公别拉河流域概况 | 第20页 |
·气象、水文概况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数据获取 | 第21-23页 |
·SPOT5卫星遥感数据 | 第21-22页 |
·样点与样地定位调查数据 | 第22-23页 |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及辅助数据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3 GPS平差与SPOT5图像处理 | 第25-37页 |
·GPS平差 | 第25-30页 |
·设置GPS校正参数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GPS参数测定 | 第26-30页 |
·GPS参数的对比验证 | 第30页 |
·SPOT5图像处理 | 第30-36页 |
·GPS在SPOT5影像几何校正与空间配准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遥感影像的几何精校正 | 第31-32页 |
·影像拼接 | 第32页 |
·影像融合 | 第32-34页 |
·遥感影像分类 | 第34-35页 |
·遥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 | 第35-36页 |
·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集成 | 第36-37页 |
4 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及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 | 第37-65页 |
·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定量评价 | 第37页 |
·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及各因子的选择 | 第37-38页 |
·植被盖度反演与C因子的计算 | 第38-52页 |
·植被覆盖指标 | 第39页 |
·植物的光谱特性 | 第39-41页 |
·植被指数 | 第41-42页 |
·RS与GIS相结合的植被盖度反演模型 | 第42-49页 |
·NDVI图像处理 | 第43-44页 |
·样点数据处理 | 第44-46页 |
·建立线性模型 | 第46-47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差检验 | 第47页 |
·奇异值、影响点分析与残差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散点图分析 | 第48页 |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植被盖度反演 | 第49-50页 |
·NDVI掩膜处理 | 第49页 |
·植被盖度模型反演 | 第49-50页 |
·C-植被措施管理因子 | 第50-52页 |
·耕地的C因子计算 | 第50-51页 |
·林草地C因子计算 | 第51页 |
·耕地、裸地、水体、居民点四类C值 | 第51-52页 |
·P-侵蚀防治措施因子 | 第52页 |
·R降雨侵蚀力因子 | 第52-55页 |
·K-土壤可蚀性因子 | 第55-56页 |
·LS-地形因子 | 第56-59页 |
·土壤流失量A与侵蚀模数分级 | 第59-61页 |
·土壤流失量A | 第59-60页 |
·土壤侵蚀模数分级 | 第60-61页 |
·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 | 第61-65页 |
·水土流失区划分 | 第61-62页 |
·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 | 第62-65页 |
·界河防护林空间配置 | 第62页 |
·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 | 第62页 |
·废旧矿区恢复 | 第62-63页 |
·坡耕地水土保持林规划 | 第63-65页 |
5 水源涵养林体系空间配置与景观格局分析 | 第65-80页 |
·水源涵养林资源空间配置 | 第65-70页 |
·以涵养水源为目标确定最佳森林覆盖率 | 第65-67页 |
·根据不同林型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的分级选择林种 | 第67-68页 |
·林分空间配置 | 第68-69页 |
·以集水区为单位分析森林的作用 | 第69-70页 |
·流域大尺度景观格局分析 | 第70-73页 |
·景观嵌块体的划分 | 第70页 |
·格局分析中的数量化指标 | 第70-73页 |
·景观生态规划 | 第73-80页 |
·数据处理与因子选择 | 第73页 |
·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 | 第73-76页 |
·景观生态结构分析与功能区划 | 第76-77页 |
·景观斑块生态功能评价及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 | 第77-8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