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45页 |
| 1 基因治疗 | 第11-29页 |
| ·肿瘤的危害 | 第11-12页 |
|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 ·基因治疗的基本步骤 | 第13页 |
| ·基因治疗的基本要求 | 第13-14页 |
| ·基因治疗的潜在可能性 | 第13-14页 |
| ·基因的鉴定和克隆 | 第14页 |
| ·基因的导入和表达 | 第14页 |
| ·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 | 第14-17页 |
| ·非病毒载体 | 第15页 |
| ·病毒载体 | 第15-17页 |
| ·肿瘤基因治疗 | 第17-25页 |
| ·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基因 | 第18页 |
| ·抗体介导的酶/前体药物疗法(ADEPT) | 第18-19页 |
| ·基因介导的酶/前体药物疗法(GDEPT) | 第19-21页 |
| ·酶/前体药物系统 | 第21-22页 |
| ·旁观者效应 | 第22-25页 |
| ·肿瘤靶向性的启动子 | 第25-29页 |
|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 第25页 |
| ·肿瘤内皮介导的启动子 | 第25-26页 |
| ·肿瘤选择性的启动子 | 第26-27页 |
| ·治疗应答型启动子 | 第27页 |
| ·细胞周期调节型启动子 | 第27-29页 |
| 2 癌胚抗原的生物学 | 第29-32页 |
| ·癌胚抗原的发现及其结构 | 第29页 |
| ·癌胚抗原家族 | 第29-30页 |
| ·癌胚抗原的功能 | 第30-31页 |
| ·癌胚抗原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 | 第31-32页 |
| ·癌胚抗原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第32页 |
| 3 绿色荧光蛋白 | 第32-36页 |
|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特性 | 第32-33页 |
| ·绿色荧光蛋白的生色基团 | 第33-34页 |
| ·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 | 第34-35页 |
|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 | 第35页 |
|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应用 | 第35-36页 |
| 4 BAK-Bcl-2家族的新成员 | 第36-39页 |
| ·bak基因的发现 | 第36-37页 |
| ·bak基因的结构 | 第37页 |
| ·bak基因的表达 | 第37页 |
| ·bak基因的功能与机制 | 第37-39页 |
| ·bak研究的展望 | 第39页 |
| 5 Bcl-10的研究 | 第39-44页 |
| ·Bcl10的发现 | 第39-40页 |
| ·Bcl10的相关蛋白 | 第40页 |
| ·BCL10的功能和特点 | 第40-43页 |
| ·Bcl10诱导凋亡 | 第40-41页 |
| ·Bcl10能激活NF-κB | 第41-43页 |
| ·Bcl10与肿瘤的关系 | 第43-44页 |
| 6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44-45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45-59页 |
| 1 靶标基因的克隆及检测 | 第45-50页 |
| ·质粒DNA的制备 | 第45-46页 |
| ·限制性酶消化 | 第46-47页 |
| ·DNA片段回收 | 第47-48页 |
| ·DNA片段及载体的连接 | 第48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第48-49页 |
| ·质粒DNA的转化 | 第49页 |
| ·菌种的甘油保存 | 第49-50页 |
| 2 细胞培养、转染及核蛋白抽提 | 第50-53页 |
|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 | 第50页 |
| ·细胞传代培养 | 第50-51页 |
|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51页 |
| ·细胞转染 | 第51-52页 |
| ·细胞核蛋白的抽提 | 第52-53页 |
| 3 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53-55页 |
| ·用pET28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蛋白 | 第53-54页 |
| ·Ni~(2+)亲和层析柱法纯化蛋白 | 第54-55页 |
| 4 地高辛标记的DNA片段与蛋白的杂交 | 第55-57页 |
| ·蛋白的电泳转膜 | 第55页 |
| ·杂交探针的标记 | 第55-56页 |
| ·预杂交及杂交 | 第56页 |
| ·杂交后洗脱 | 第56页 |
| ·杂交信号的免疫学检测 | 第56-57页 |
| 5 实验用溶液及试剂 | 第57-59页 |
| 第三章 癌胚抗原启动子的选择活性 | 第59-73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 ·材料 | 第60页 |
| ·限制性消化和DNA片段的连接 | 第60页 |
| ·细胞培养及转染 | 第60-61页 |
| ·流式细胞计数 | 第61页 |
| 2 结果 | 第61-69页 |
| ·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61-63页 |
| ·CEA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63-64页 |
| ·CEA启动子在肿瘤细胞中的活性 | 第64-66页 |
| ·流式细胞计数器检测CEA启动子的活性 | 第66-69页 |
| 3 讨论 | 第69-73页 |
| 第四章 癌胚抗原启动子驱动bak基因表达,诱发细胞凋亡 | 第73-82页 |
| 引言 | 第73-7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 ·质粒及试剂 | 第74页 |
| ·细胞 | 第74页 |
| ·限制性消化和DNA片段的连接 | 第74页 |
| ·细胞转染 | 第74-75页 |
| ·Hoechst 33258染色 | 第75页 |
| ·PI法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 | 第75页 |
| 2 结果 | 第75-79页 |
| ·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75-77页 |
| ·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 第77页 |
| ·DNA含量的测定及细胞凋亡分析 | 第77-79页 |
| 3 讨论 | 第79-82页 |
| 第五章 Bcl10与CEA启动子的相互作用 | 第82-92页 |
| 引言 | 第82-8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5页 |
| ·质粒及细胞 | 第83-84页 |
| ·限制性消化和DNA片段的连接 | 第84页 |
| ·细胞培养及共转染 | 第84页 |
|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84页 |
| ·分子杂交 | 第84-85页 |
| ·细胞核蛋白质的抽提 | 第85页 |
| 2 结果 | 第85-89页 |
| ·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85-86页 |
| ·Bcl10对CEA启动子的激活 | 第86-87页 |
| ·Bcl10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87-88页 |
| ·Bcl10蛋白的纯化 | 第88-89页 |
| ·Bcl10蛋白与CEA启动子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 第89页 |
| 3 讨论 | 第89-92页 |
| 研究工作总结及创新性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1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7页 |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