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区块注水系统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注水管网水力分析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注水系统节能技术应用现状 | 第10-12页 |
·工程软件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注水系统能耗评价方法及能耗测试 | 第14-26页 |
·注水系统能耗分布情况 | 第14-15页 |
·注水系统能量平衡模型 | 第15-16页 |
·注水系统能耗评价指标 | 第16-21页 |
·注水泵机组 | 第16-17页 |
·注水站 | 第17-19页 |
·注水管网 | 第19页 |
·注水井 | 第19-20页 |
·配水间 | 第20页 |
·注水系统 | 第20-21页 |
·注水系统能耗测试 | 第21-25页 |
·管网现场调查 | 第21页 |
·测试方案 | 第21-22页 |
·主要测试仪器 | 第22-24页 |
·测试过程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枝状注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其修正技术研究 | 第26-41页 |
·注水管网构成 | 第26页 |
·水力计算基本方程 | 第26-28页 |
·基于二叉树的水力计算算法设计 | 第28-33页 |
·树和二叉树 | 第28-30页 |
·存储结构的建立 | 第30-31页 |
·树与二叉树的转换 | 第31页 |
·二叉树模型的求解 | 第31-33页 |
·水力计算方法修正 | 第33-35页 |
·单管水力修正 | 第33-34页 |
·管网水力修正 | 第34-35页 |
·误差统计 | 第35页 |
·大洼区块注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 | 第35-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注水系统能耗分析软件开发 | 第41-54页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1页 |
·软件运行环境 | 第41页 |
·软件总体结构框架 | 第41-43页 |
·软件功能模块 | 第43-53页 |
·文件管理 | 第43页 |
·图形建模 | 第43-44页 |
·数据管理 | 第44-50页 |
·管网水力分析 | 第50-51页 |
·系统能耗分析 | 第51-52页 |
·水力修正 | 第52-53页 |
·帮助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注水系统能耗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注水站能耗计算分析 | 第54-55页 |
·泵机组效率及能耗计算 | 第54-55页 |
·站内管网能耗计算 | 第55页 |
·站内能耗分布情况 | 第55页 |
·配水间能耗计算分析 | 第55-58页 |
·注水干线能量测试计算 | 第55-56页 |
·注水井能量测试计算 | 第56-58页 |
·注水系统能耗计算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注水系统调整改造方案制定 | 第61-75页 |
·注水系统主要节能措施 | 第61-63页 |
·电机节能 | 第61页 |
·注水泵节能 | 第61-62页 |
·注水站内管网节能 | 第62页 |
·注水系统管网节能 | 第62-63页 |
·离心注水泵的工作特性 | 第63-65页 |
·泵的工作特性 | 第63-64页 |
·管路工作特性 | 第64-65页 |
·离心注水泵的工况调节措施 | 第65-67页 |
·改变管路特性 | 第65页 |
·改变泵的特性 | 第65-67页 |
·大洼区块注水系统注水泵改造措施 | 第67-68页 |
·更换注水泵 | 第67-68页 |
·注水泵工况调节 | 第68页 |
·打光泵流道 | 第68页 |
·大洼区块注水系统整体降压 | 第68-73页 |
·大洼区块注水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 第69-71页 |
·大洼区块注水系统降压运行方案 | 第71-72页 |
·大洼区块注水系统降压运行改造措施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摘要 | 第8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