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C××××双柱立式车床可靠性试验及数据的采集 | 第16-23页 |
·C××××双柱立式车床结构简介 | 第16-17页 |
·整机的可靠性模型 | 第17页 |
·可靠性试验方案的选择 | 第17-18页 |
·可靠性试验规范的制定 | 第18-22页 |
·故障判据及判定原则 | 第18-19页 |
·故障计数与不计数原则 | 第19页 |
·可靠性试验报表 | 第19-21页 |
·故障的处理 | 第21-22页 |
·故障数据采集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C××××双柱立式车床的FMECA分析 | 第23-47页 |
·FMECA概述 | 第23-24页 |
·故障模式 | 第24-26页 |
·故障部位 | 第26-29页 |
·故障原因及分类 | 第29-30页 |
·C××××双柱立式车床整机故障分析 | 第30-35页 |
·整机故障部位分析 | 第30-32页 |
·整机故障模式分析 | 第32-34页 |
·整机故障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整机故障原因分类分析 | 第35页 |
·C××××双柱立式车床分系统故障分析 | 第35-43页 |
·刀架故障部位、模式、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工作台故障部位、模式、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电气系统故障部位、模式、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分系统的危害度分析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工作台某故障的故障树分析 | 第47-57页 |
·FTA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47-49页 |
·FTA概述 | 第47-48页 |
·FTA步骤 | 第48页 |
·FTA符号的规定 | 第48-49页 |
·FTA顶事件的选取原则 | 第49页 |
·建立故障树 | 第49-50页 |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第50-52页 |
·割集的定义 | 第50-51页 |
·求解最小割集的方法 | 第51页 |
·工作台某故障的故障树最小割集的确定 | 第51-52页 |
·故障树的模糊定量分析 | 第52-56页 |
·三角模糊数的运算 | 第52-54页 |
·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 第54-55页 |
·底事件的模糊重要度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C××××双柱立式车床可靠性指标建模及评价 | 第57-74页 |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的初步建立 | 第57-59页 |
·故障间隔时间概率密度的观测值 | 第57-59页 |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的拟合检验 | 第59-71页 |
·威布尔分布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60-65页 |
·威布尔分布的假设检验 | 第65-71页 |
·立车可靠性指标评价 | 第71-73页 |
·MTBF的观测值 | 第71页 |
·MTBF的点估计 | 第71-72页 |
·MTBF的区间估计 | 第72页 |
·平均维修时间 MTTR 和可用度 A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基于故障分析的可靠性管理 | 第74-81页 |
·早期故障排除措施 | 第74-75页 |
·可靠性改进设计措施 | 第75-76页 |
·关键工序的可靠性提高措施 | 第76-78页 |
·关键装配、调试过程的可靠性提高措施 | 第78-79页 |
·关键配套件、外购件的可靠性提高措施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