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摘要 | 第1-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22页 |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 第11-18页 |
·土壤的水肥效应 | 第11-13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13-14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特性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 第14-18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生产力 | 第15-16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根系分布与土壤营养 | 第16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与植被生产力 | 第16-18页 |
·演替过程土壤特性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 第18-22页 |
第二章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 第22-29页 |
·引言 | 第22页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及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23-26页 |
·年生长季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土层间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 第23-24页 |
·年生长季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立地条件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差异规律 | 第24-25页 |
·年生长季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年生长季内,不同生长时期,随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含水量均值变化速度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养分背景和生产力关系研究 | 第29-43页 |
·引言 | 第29页 |
·研究地区土壤肥力概况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 第30-32页 |
·年内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间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 第30-31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差异 | 第31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刺槐林地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年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土层间刺槐林地土壤全氮的变化 | 第32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全氮的差异 | 第32-33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全氮的动态变化 | 第33页 |
·刺槐林地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变化 | 第33-35页 |
·年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土层间刺槐林地土壤有效氮的变化 | 第33-34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有效氮的差异 | 第34-35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有效氮的动态变化 | 第35页 |
·刺槐林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 | 第35-37页 |
·年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土层间刺槐林地土壤速效磷的变化 | 第35-36页 |
·年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立地条件刺槐林地土壤速效磷的差异 | 第36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速效磷的动态变化 | 第36-37页 |
·刺槐林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年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土层间刺槐林地土壤速效钾的变化 | 第37页 |
·年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立地条件刺槐林地土壤速效钾的差异 | 第37-38页 |
·年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时期刺槐林地土壤速效钾的动态变化 | 第38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株高的生长差异 | 第38-39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冠幅的生长差异 | 第39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胸径的生长差异 | 第39页 |
·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新枝的生长差异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黄土高原退耕地不同撂荒年限的群落动态与土壤性质演变分析 | 第43-60页 |
·引言 | 第43页 |
·研究地自然和植被概况 | 第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样地设置 | 第43-44页 |
·测试内容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60页 |
·弃耕地群落特征 | 第45-55页 |
·弃耕两年的群落特征 | 第45-46页 |
·弃耕五年的群落特征 | 第46-47页 |
·弃耕八年的群落特征 | 第47-48页 |
·弃耕十二年的群落特征 | 第48-50页 |
·弃耕十五年的群落特征 | 第50-51页 |
·弃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 第51-55页 |
·弃耕地的土壤容重 | 第51页 |
·弃耕地的土壤含水量 | 第51-52页 |
·弃耕地的土壤有机质 | 第52-53页 |
·弃耕地的土壤全氮 | 第53页 |
·弃耕地的土壤有效氮 | 第53-55页 |
·弃耕地的土壤速效磷 | 第55页 |
·弃耕地的土壤速效钾 | 第55页 |
·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的关系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