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八屋气田小层对比及气藏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目录 | 第6-7页 |
0 引言 | 第7-11页 |
第1章 八屋气田基本地质概况 | 第11-15页 |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1页 |
·气田地质特征 | 第11-14页 |
·气藏特征描述 | 第14-15页 |
第2章 八屋气田小层划分和对比 | 第15-35页 |
·以前地层划分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本次研究采用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 第15-16页 |
·沉积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测井响应 | 第16-23页 |
·小层单元的划分 | 第23-25页 |
·砂体追踪对比 | 第25-27页 |
·小层对比结果 | 第27-35页 |
第3章 八屋气田储层的沉积相特征 | 第35-47页 |
·沉积微相类型 | 第35-38页 |
·沉积相的纵向演化 | 第38-42页 |
·沉积相的平面展布 | 第42-45页 |
·气层的微相类型与储层级别的关系 | 第45-47页 |
第4章 八屋气田气藏分析 | 第47-67页 |
·气层分布特征分析 | 第47页 |
·八屋气田各砂组气层发育与分布特征 | 第47-53页 |
·八屋气田气层的连通性分析 | 第53-61页 |
·气水分布特征及气藏动态特征分析 | 第61-63页 |
·气藏类型及天然气聚集控制因素分析 | 第63-67页 |
第5章 八屋气田气藏成藏模式 | 第67-70页 |
·成藏的主要条件 | 第67页 |
·成藏主要历程 | 第67-68页 |
·八屋气田成藏模式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