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能量和传动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电动汽车概述第10页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第10-13页
 1.3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13-15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2 铅酸电池工作原理及参数识别第17-28页
 2.1 概述第17-18页
 2.2 铅酸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第18-19页
 2.3 铅酸电池基本电特性和参数识别第19-24页
  2.3.1 铅酸电池的极化现象及放电特性第19-21页
  2.3.2 铅酸电池的电动势和开路电压第21-22页
  2.3.3 铅酸电池电阻第22-23页
  2.3.4 铅酸电池容量、比容量和比功率第23-24页
 2.4 铅酸电池荷电状态SOC和剩余容量的计算第24-27页
  2.4.1 剩余容量的精确计算第24-25页
  2.4.2 荷电状态(SOC)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第28-42页
 3.1 概述第28-29页
 3.2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和动力元件选型第29-33页
  3.2.1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布置方案第29-30页
  3.2.2 电动汽车动力元件选型第30-33页
 3.3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要求第33-34页
 3.4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选择第34-38页
  3.4.1 电动机功率选择第34-35页
  3.4.2 主减速比和变速器传动比选择第35-36页
  3.4.3 电池组容量选择第36-38页
 3.5 基于SC7107的电动轿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选择第38-40页
  3.5.1 动力性能设计指标的确立第38页
  3.5.2 整车参数的确定第38-39页
  3.5.3 电动机参数的确定第39页
  3.5.4 主减速比和变速器传动比的确定第39-40页
  3.5.5 电池组容量的确定第40页
  3.5.6 参数选择小结第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控制系统设计及动力性能仿真第42-60页
 4.1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设计第42-45页
  4.1.1 电动汽车工作模式分析和控制策略的制定第42-44页
  4.1.2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设计第44-45页
 4.2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建模第45-52页
  4.2.1 电机模型的建立第45-50页
  4.2.2 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4.3 动力性能仿真第52-54页
  4.3.1 电动汽车加速性能仿真第52页
  4.3.2 电动汽车爬坡性能仿真第52-53页
  4.3.3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仿真第53-54页
 4.4 十五工况巡航控制策略研究第54-59页
  4.4.1 控制策略的制定第54-58页
  4.4.2 仿真分析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0-73页
 5.1 动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60-61页
 5.2 续驶里程影响因素分析第61-70页
  5.2.1 滚动阻力系数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2-63页
  5.2.2 空气阻力系数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3-65页
  5.2.3 机械效率η_Υ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5-66页
  5.2.4 蓄电池的性能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6-67页
  5.2.5 整车质量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7-68页
  5.2.6 行驶工况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8-69页
  5.2.7 电池箱串联电池个数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9页
  5.2.8 电池箱并联电池个数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9页
  5.2.9 辅助系统和低电压电器系统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9页
  5.2.10 行驶环境状况对续驶里程的影响第69-70页
 5.3 系统匹配第70-72页
  5.3.1 整车主要参数选择第70页
  5.3.2 电机有关参数与整车性能的匹配第70-71页
  5.3.3 电池组有关参数与整车性能的匹配第71-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结论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状噬菌体呈现颗粒的免疫特性和抗原递呈途径研究
下一篇:荷兰、日本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