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苦丁茶”简介 | 第8页 |
| ·苦丁茶冬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 第8-10页 |
| ·对心血管的作用 | 第8-9页 |
| ·防癌、抗癌作用 | 第9页 |
| ·降脂消肥作用 | 第9页 |
| ·降血糖血脂作用 | 第9-10页 |
| ·抗菌/抗炎作用 | 第10页 |
| ·毒理研究 | 第10页 |
| ·苦丁茶冬青产品研发概况 | 第10-11页 |
| ·苦丁茶炭疽病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RAPD、SCAR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14页 |
| ·RAPD和SCAR标记的基本概念与优缺点 | 第12-13页 |
| ·RAPD、SCAR标记分了标记技术的利用 | 第13-14页 |
| ·RAPD-SCAR双重分子标记技术在苦丁茶炭疽病抗性早期鉴定中的应用 | 第1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 2 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性状紧密相关的RAPD特异标记的筛选 | 第14-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 ·供试材料 | 第14-15页 |
| ·试剂及其配制 | 第1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32页 |
| ·供试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及其对苦丁茶炭疽病的抗性鉴定 | 第19-20页 |
| ·DNA纯度及质量检测结果 | 第20-21页 |
| ·RAPD-PCR实验条件优化结果 | 第21-26页 |
| ·有效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26-27页 |
| ·与苦丁茶炭疽病紧密连锁的RAPD特异片段的筛选结果 | 第27-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3 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性状相关的RAPD特异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 | 第32-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 ·试剂及其配制 | 第3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9页 |
| ·特异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 | 第33-35页 |
| ·SCAR引物的设计 | 第35-36页 |
| ·SCAR引物适宜退火温度的分析 | 第36-49页 |
| ·小结 | 第49页 |
| 4 讨论 | 第49-52页 |
| ·关于RAPD特异标记的SCAR标记转化失败的原因和相应对策 | 第49-50页 |
| ·关于SCAR标记的符合率<100%的原因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