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曲折前进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1.2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内涵与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0-15页 |
1.2.1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内涵 | 第10-12页 |
1.2.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转型的主要历程及其特征 | 第15-55页 |
2.1 当代中国社会的三大历史转折 | 第15-31页 |
2.1.1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第15-20页 |
2.1.2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20-26页 |
2.1.3 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 | 第26-31页 |
2.2 跨越与过渡: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二元特征 | 第31-37页 |
2.2.1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 第31-32页 |
2.2.2 建立从原来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站” | 第32-34页 |
2.2.3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跨越论”与“中间站”思想的统一 | 第34-37页 |
2.3 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建设的基本框架 | 第37-48页 |
2.3.1 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 | 第38-39页 |
2.3.2 两大治国方略 | 第39-40页 |
2.3.3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 | 第40-42页 |
2.3.4 “三个代表”思想有四大理论特色 | 第42-45页 |
2.3.5 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五个方面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 第45-48页 |
2.4 用《论持久战》的观点看中国的改革转型 | 第48-55页 |
2.4.1 《论持久战》的思想启示 | 第49-51页 |
2.4.2 特殊的世界背景和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建设必定是持久的 | 第51-55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55-59页 |
3.1 树立正确和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仍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转型中十分紧迫的任务 | 第55-56页 |
3.2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转型在全球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矛盾、挑战与机遇 | 第56-57页 |
3.3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会有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 | 第57-59页 |
注释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与鸣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