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杂交稻恢复系选育的组合判别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文献综述第7-17页
 1.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历史与现状第7-11页
  1.1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第7-9页
  1.2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存在的问题第9-11页
   1.2.1 亲本配合力进展不大,杂交稻产量徘徊不前第9-10页
   1.2.2 缺乏切实可行的优势预测方法,测配效率不高第10-11页
   1.2.3 米质改良迟缓第11页
 2. 当前杂交稻育种工作发展趋向第11-13页
  2.1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理论研究第11页
  2.2 两系法育种第11-12页
  2.3 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结合第12页
  2.4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第12-13页
 3. 借鉴杂交玉米成功经验,提高杂交稻恢复系配合力第13-17页
  3.1 杂交玉米育种成功经验第13-14页
  3.2 加强恢复系配合力选择第14-17页
   3.2.1 杂交稻配合力研究概况第14-15页
   3.2.2 配合力选择与农艺性状选择的关系第15页
   3.2.3 玉米育种中配子选择法第15-16页
   3.2.4 组合判别法进行配合力选择的思路第16-17页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1. 试验材料第17-18页
 2. 材料准备第18页
 3. 田间种植方式第18页
 4. 研究方法第18-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36页
 1. 测交组合与对照的农艺性状分析和组合判别结果第21-30页
  1.1 株高第21-22页
  1.2 有效穗第22-23页
  1.3 穗长第23-24页
  1.4 主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第24-27页
  1.5 千粒重第27页
  1.6 单株实粒重、组合总平均单株重第27-30页
 2. 测交组合与对照的外观品质性状分析和组合判别结果第30-33页
  2.1 粒型第30-31页
  2.2 精米率、整精米率第31-32页
  2.3 垩白米率第32-33页
 3. 选择结果评价第33-34页
 4. 中选测交组合农艺性状偏相关分析第34页
 5. 测交组合与测交父本F2性状相关性分析第34-36页
讨论第36-38页
 1. 组合判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6页
 2. 组合判别中测验种和对照种的选择第36页
 3. 组合判别中选择标准第36-37页
 4. 组合判别过程中选择的标准第37页
 5. 测交父本F2代选择第37页
 6. 试验存在的问题第37-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索“形”中的意蕴--关于“写生”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大鼠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MMP-2、MMP-9mRNA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