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阐释

1 引言第1-9页
2 意境的生成第9-26页
 2.1 意境创作的条件第9-16页
  2.1.1 创作主体的体验第9-12页
  2.1.2 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第12-16页
 2.2 意境的内在生成机制——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第16-19页
  2.2.1 中国文化及其基本精神第16-18页
  2.2.2 意境生成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第18-19页
 2.3 主体的内在创作活动与意境的生成第19-23页
  2.3.1 物我关系第19-22页
  2.3.2 意象与意境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6页
3 意境的符号化——文本第26-41页
 3.1 文本的符号学特征第26-28页
  3.1.1 意境与符指过程的对应关系第26-27页
  3.1.2 文本的语境第27-28页
 3.2 诗歌语言的特性及言(象)意关系第28-33页
  3.2.1 诗歌语言的特性第28-29页
  3.2.2 同西方语言相比,汉语的特异性第29-31页
  3.2.3 论汉语的言、象、意关系第31-33页
 3.3 意境符号化的几种主要方式第33-37页
  3.3.1 “典型化”的方法第33-34页
  3.3.2 “比”“兴”及其他修辞手法第34-36页
  3.3.3 一些关键字、词的精妙运用第36-37页
 3.4 文本特质第37-39页
  3.4.1 文本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第37-39页
  3.4.2 文本特质与意境的关系第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意境的接受——开放性的再生成第41-53页
 4.1 意境在接受阶段的形态第41-44页
  4.1.1 意境的“景境”与“情境”层面第41-42页
  4.1.2 总境形态的多样化第42-44页
 4.2 影响意境接受的因素第44-49页
  4.2.1 主体的经历、经验对意境的影响第45-46页
  4.2.2 主体的修养、学识对意境的影响第46-47页
  4.2.3 主体的情感、心境,对意境的影响第47-48页
  4.2.4 传统文化对意境的影响第48-49页
 4.3 意境的再生成机制第49-52页
  4.3.1 投射的发生与条件第49-50页
  4.3.2 审美投射与接受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注释第53-55页
参考书目第55-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弧形钢闸门可靠度分析
下一篇:施工索赔:预防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