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等离子体——催化分解脱除NO_X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4页
 1.1 实现NO_x脱除的意义第10-11页
 1.2 脱除NO_x的方法第11-12页
 1.3 固体吸附法第12-14页
  1.3.1 分子筛吸附法第13页
  1.3.2 活性炭吸附法第13-14页
  1.3.3 硅胶及其它吸附剂吸附法第14页
 1.4 液体吸收法第14-18页
  1.4.1 水吸收法第14-15页
  1.4.2 酸吸收法第15页
   1.4.2.1 稀硝酸吸收法第15页
   1.4.2.2 浓硫酸吸收法第15页
  1.4.3 碱液吸收法第15-16页
  1.4.4 氧化吸收法第16-17页
  1.4.5 液相还原吸收法第17页
  1.4.6 液相络合吸收法第17-18页
 1.5 催化还原法第18-20页
  1.5.1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第18-19页
  1.5.2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第19-20页
 1.6 催化分解法第20-25页
  1.6.1 贵金属催化剂第21-22页
  1.6.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22-23页
  1.6.3 分子筛系列催化剂第23-25页
   1.6.3.1 Cu-ZSM-5分子筛催化剂第23-24页
   1.6.3.2 改进的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第24-25页
 1.7 等离子体脱除法第25-33页
  1.7.1 等离子体的特点第25页
  1.7.2 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第25-26页
  1.7.3 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第26-28页
  1.7.4 介质阻挡放电法第28-31页
   1.7.4.1 介质阻挡放电的特征参数第28页
   1.7.4.2 介质阻挡放电的特点第28-29页
   1.7.4.3 介质阻挡放电引发化学过程的模型第29-30页
   1.7.4.4 介质阻挡放电治理NO的过程第30-31页
  1.7.5 等离子体与催化协同作用脱除NO第31-33页
 1.8 本论文的选题第33-3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4-38页
 2.1 介质阻挡放电分解NO的反应系统第34-35页
  2.1.1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及电源第34-35页
  2.1.2 实验流程第35页
 2.2 分析检测方法第35-36页
 2.3 气体及相关药品的来源第36-37页
 2.4 催化剂制备第37-38页
  2.4.1 常规化学法第37-38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8-60页
 3.1 不同类型载体的催化作用第38-43页
  3.1.1 氧化铝型载体的催化作用第38-39页
  3.1.2 含硅型载体的催化作用第39-40页
  3.1.3 分子筛型载体的催化作用第40-41页
  3.1.4 不同初始浓度对NO分解反应的影响第41-42页
  3.1.5 结论第42-43页
 3.2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第43-44页
 3.3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第44-48页
  3.3.1 以NJ-1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第44-46页
  3.3.2 以γ-Al_2O_3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第46-48页
  3.3.3 结论第48页
 3.4 M-O/NJ-1催化剂对NO脱除的影响第48-59页
  3.4.1 不同负载量的M-O/NJ-1对NO脱除的影响第48-50页
  3.4.2 反应气体空速对NO脱除的影响第50-51页
  3.4.3 反应气初始浓度对NO脱除的影响第51-52页
  3.4.4 等离子体注入功率对NO脱除的影响第52-53页
  3.4.5 添加气对脱除反应的影响第53-55页
  3.4.6 水蒸气的加入对NO脱除的影响第55-57页
  3.4.7 结论第57-59页
 3.5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 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纯钛在海水中阴极极化条件下的氢脆研究
下一篇:大连医科大学新药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