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1 前言 | 第6-17页 |
1.1 国内外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现状 | 第6-7页 |
1.2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育种的意义 | 第7-9页 |
1.3 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9-14页 |
1.4 大豆遗传图谱的研究 | 第14-15页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5-1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1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2.2 田间设计 | 第17页 |
2.3 抗病虫性鉴定 | 第17-19页 |
2.4 品质分析 | 第19页 |
2.5 农艺性状测定 | 第19-20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6页 |
3.1 亲本主要性状表现 | 第21-22页 |
3.2 不同类型杂交后代变异系数分析 | 第22-25页 |
3.3 不同类型杂交后代各性状频度分析 | 第25-29页 |
3.4 不同类型杂交后代差异显著性测验 | 第29-30页 |
3.5 不同类型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系数分析 | 第30-33页 |
3.6 不同类型杂交后代变异幅度分析 | 第33页 |
3.7 杂交后代聚类分析 | 第33-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4.1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与其它类型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6-37页 |
4.2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的育种价值 | 第37页 |
4.3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的理论价值 | 第37-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图版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