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缩写词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4-2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1.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1.1.2 实验菌株 | 第2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2.1 甜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5-26页 |
2.1.1 不定芽的诱导 | 第25-26页 |
2.1.2 不定芽的伸长 | 第26页 |
2.1.3 完整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26页 |
2.1.4 试管苗的茎段快繁 | 第26页 |
2.1.5 试管苗的移栽 | 第26页 |
2.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26-27页 |
2.2.1 转化材料的准备 | 第26页 |
2.2.2 抗生素种类及浓度的确定 | 第26页 |
2.2.3 工程菌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4 甜瓜叶盘转化及抗Kan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27页 |
2.3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27-29页 |
2.3.1 转化株抗Kan检测 | 第27-28页 |
2.3.2 GUS酶活性检测 | 第28页 |
2.3.3 甜瓜再生苗的PCR分析 | 第28-29页 |
2.3.3.1 PCR扩增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2.3.3.2 转基因甜瓜的PCR分析 | 第28-29页 |
2.3.4 转化植株的饲虫试验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3.1 甜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9-34页 |
3.1.1 不定芽的诱导 | 第29-32页 |
3.1.1.1 最佳外植体的确定 | 第29-31页 |
3.1.1.2 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1.3 AgNO3及暗处理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32页 |
3.1.2 不定芽的伸长 | 第32页 |
3.1.3 不定根的发生 | 第32-33页 |
3.1.4 试管苗的茎段快繁 | 第33页 |
3.1.5 试管苗的移栽 | 第33-34页 |
3.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34-39页 |
3.2.1 工程菌液的获得 | 第34页 |
3.2.2 乙酰丁香酮(AS)的作用 | 第34页 |
3.2.3 卡那霉素的敏感型试验 | 第34-36页 |
3.2.4 脱菌用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的抑菌效果及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5 浸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3.2.6 GA3对转化芽伸长的作用 | 第38-39页 |
3.2.7 抗Kan完整植株的再生 | 第39页 |
3.3 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39-40页 |
3.3.1 转化株的Kan抗性检测 | 第39页 |
3.3.2 GUS基因在转基因甜瓜中的表达 | 第39-40页 |
3.3.3 转基因甜瓜的PCR分析 | 第40页 |
3.3.4 转基因甜瓜饲蚜初试 | 第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4.1 高效稳定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0页 |
4.2 暗期培养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AgNO_3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的影响 | 第41页 |
4.4 菌液处理对甜瓜转化的影响 | 第41页 |
4.5 AS、共培养方式及预培养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6 GUS基因活性表达 | 第42-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7. 图版 | 第50-56页 |